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谁来接“孔雀石绿”这个毒?

2006/1/12 15:26:39 来源:广州日报

    苏丹红、孔雀石绿,名字看上去很美,骨子里却很毒。有意思的是,被孔雀石绿“毒死”的不是消费者,却是淡水养殖业和罐头业———据香港食环署的分析,即使每天进食290公斤鱼,所摄取的孔雀石绿仍不会严重影响健康,然而,2005年11月和12月,经广州关区输港的鲮鱼罐头锐减为零。

    孔雀石绿是养殖环节放进去的,现在几个行业“中毒”了。谁来解这个毒?

    首先应该是食品企业。孔雀石绿是什么,有什么危害,投放它的人并不是不知道。我们吃鳗鱼、吃罐头鱼这么多年了,究竟吃进了多少孔雀石绿,从来没有人过问。在以往,企业能蒙混过关就蒙混过关,傻子才讲诚信;现在国际化了,英国食品标准局的检查照样是有力的监督。

    其次是政府部门。苏丹红和孔雀石绿最早都是在英国曝的光;邻近我们的香港,也成了我们食品安全的风向标,不合格产品的信息,很多都是从香港“进口”来的。这不能不引起反思。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职责就是净化市场环境,一旦发现问题,决不能为了维护“企业声誉”、“地方声誉”而捂着盖着。文过饰非,只能制造更大的信任危机。孔雀石绿事件中,政府部门还应该反思,为什么英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食品标准是不能含孔雀石绿,而我们却允许每公斤食品中含量不高于1微克?!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行业协会。发达国家的共同特点,不是政府的“手”伸得很长,而是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特别发达。淡水鱼养殖业、罐头食品业有行业组织吗?对事件的预防和化解起作用了吗?在信息既不缺失又不完全的市场上,各个行业面临的是“连坐”,一个罐头有问题,所有人的罐头都别想卖。淡水鱼养殖业有什么猫腻,当然是行业协会最清楚。如果行业协会不能发挥作用,再出一次食品安全事件,还会有某个行业集体遭殃。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