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酒文化”渐渐成为“酒笑话”

2006/2/3 11:25:03 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

    1997年,玩过《三国志IV》,张飞喜欢喝酒,每当提示手下官兵对他不忠诚时,用“请大家喝酒”就可以提高支持率,画面上显示,手下人,喝得天花乱坠,结果关系就好了。
    酒,是社交的润滑剂,感情的粘合剂,它可以最快的速度粘合两个不熟悉的人。它使神经系统由细致变成粗放,它可以求大同存小异迅速拉近彼此关系。酒作为思唯麻醉剂被不同人利用达到不同目的。
    真正的“酒者”,敢于正视成瓶儿的白酒,敢于直面公事而不误。一个真正喜欢酒的人,以酒为乐,以酒为媒体,在酒的力量下,提高精力,不误工作,不影响他人,这是真正的酒者。
    吾无缘结交李白,却闻那君斗酒即成百篇诗,诗气逼人,借酒之力发威,文若流水狂放云端,他是真正的酒者。
    吾又知武松,更敢以酒为撑胆壮威的“佐料”,疯狂饮酒十八碗,居然连“吊睛白额大虫”都可几下搞定!实为酒者模范。
   几年前,哥们儿家装修,一力工,年已五旬,从一楼背沙子水泥至七层,中午吃饭,要求白酒相佐,问其量,曰:一袋儿散装足矣。一袋白酒正好是一斤!此人每日中午半斤饭,一斤酒,食毕,工作丝毫不误!行为数日不二。问其原因,答曰:没酒撑着不行!
    更多的今人退化了,很少有上述模范出现,没听说过哪位文功是在酒后发作武功是在酒后显威(当然,现在若打死老虎是被判刑的,万不可效仿)。更多是是佯扮的“酒者”。
   假“酒者”,敢于正视成箱的白酒,酒前唯唯诺诺抑或躲躲闪闪,酒中豪语壮言如滔滔江水绵绵不决,酒后晃来晃去东窜西扰彻夜不安直喝到酒再来人再聚吐出苦胆。
    这种极端的饮者,现也不多见。多数以酒会友,以酒说事儿,增近了解,以酒量定远近,这种交际方式在东北十分盛行。不久前上海一兄弟到延边办事儿,延边是朝鲜族自治区,朝鲜这个民族最喜欢酒和舞,并以此为敬宾手段。席间主人以微小酒力便使那上海兄弟苦不堪言,第二天一上午没醒过来。朝鲜族同仁认为他很实在,约中午吃饭,此兄弟以为到此结束,结果又被酒“会”倒,晚饭仓然逃离,电话远告:“你们的饭吃不惯”。朝鲜族最重礼节,认为此君太失礼,不悦。
    酒桌上确实难逃劝者诚意,主人为尽其意,先饮三杯,再令诸位饮一杯之举最现诚意,如是一老者,更难逃不饮则“狡黠、不实”之恶名,为表现忠义豪爽,宾客纷纷饮下,一杯过后,就像和尚开了斋,又如黄河决了堤,无数毫升白酒啤酒葡萄美酒顺喉而下直倒脾胃迅速吸收作用于神经千姿百态尽染席间……
    如若至此,倒也无防,增加了行为娱乐的多样性,增加了酒厂的收入,甚至因酒量的市场需求为多安置下岗职工作了贡献,然经年累月,终一日,医疗部门的检验单告知:重疾,勿医,待毙。这损失可就大了!
    人的行为不好控制,饮过酒后的行为更不好控制。尤其在个性飞扬的时代更突出的表现为思想的活跃性和行为的夸张性。一些案例显示,无法约束自己甚至根本不想约束自己酒后的行为是导致非正常终止生命的重因之一。酒精行为失控是社会癌症。如何控制酒精危害,是否要通过律例约束?约束饮酒量是不是剥夺了群众自由?谁去为饮酒过量而影响他人负责?谁去监督饮酒?这些都是需要商榷之事。中华酒文化源远流长,以文化命名的酒,流到今天问题多多已经演变成“酒笑话”。作者: 王举光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