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大豆进口价格面临底部震荡

2006/2/24 9:37:27 来源:中国贸易报
    据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2659万吨,价值77.8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1.4%和11.5%。由于持续两年的高速增长,国内大豆压榨利润继续下滑,庞大的进口大豆供应迫使油厂纷纷调低豆粕报价,以便减轻库存压力。据记者了解,虽然中国的大量进口一度推高了大豆价格,但从去年下半年起,随着中国需求的减弱和美洲增产数据的逐渐清晰,大豆价格开始逐渐回落。但有分析师预期,目前豆价的震荡有望于3月份结束,随之将有一轮显著的反弹。
    库存居高不下
    从国产大豆市场来看,根据有关部门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大豆目前的种植成本大约为2398元/吨左右。而去年我国油脂企业也经历了大喜大悲的戏剧变化,在去年第一季度2月中下旬至3月中旬,国内豆泊价格大幅上涨40%左右,而国内大豆仅上涨了不到30%,两者产生帐面毛利价差。但自4月份开始,到11月底,油脂企业受诸多因素影响,使得加工美国或巴西大豆出现亏损,即便是加工价格便宜的阿根廷大豆也大多处于盈亏边缘,加工相对低廉的国产大豆企业更是度日如年。在此影响下,国内油厂停工率增加,也致使国内大豆需求量在下半年难以有效放大。据业内统计,国内压榨需求平均每月在200万吨左右,如果全部用进口大豆榨油,也存在进口量大大超出这个水平,这也是导致目前国内大豆库存据高不下的原因。
    据商务部专家分析,2005年国内大豆产量约为1780万吨,略高于上年的1740万吨,而2005年国内大豆消费量在4000万吨左右,比上年增长7.1%,国内需求缺口加大导致大豆进口大幅增长。其次是世界大豆主产区产量增加。近年来,世界大豆产区巴西、阿根廷等地大豆产量稳定在2.2亿吨,且2005年度大豆丰收,其产量比上年度增加350万吨,致使国际市场大豆价格逐步走低,带动了大豆进口价格下降。此外自2004年10月份起,我国对食用植物油进口实施更为严格的标准,对进口豆油过氧化物和溶剂油残留量限制大幅提高,导致2005年我国豆油进口量大幅下降。据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进口豆油169.4万吨,下降32.6%,由此促使国内相应增加豆油产量,从而带动其原料大豆进口的大幅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大豆进口的量增价跌,一方面导致国内大豆种植业处于更为不利的境地,豆农收益空间更趋狭小,并可能影响到豆农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由于近期禽流感疫情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豆粕大量积压在库的国内豆粕加工业将更为艰难。
    历史成因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从历史成因上分析认为,2005年国内进口大豆增幅31.4%,但有关部门初步预计饲料的增长率却是6.6%左右,约600多万吨,二者增幅相差比较悬殊,也就是说饲料的增长基本是豆粕的增长拉动的,这显然是解释不通的,市场对此很茫然。
    据有关部门初步预计,2005年饲料产量达到了1.03亿吨,同比增长6.6%,另外,2005年全国实现肉类总产量7650万吨,同比增长5.6%%。全国禽蛋产量2860万吨,同比增长5%,奶类产量2845万吨,同比增长20%。这些都直接促进了蛋白原料需求的增长,在其它蛋白原料供应基本稳定的情况下,这些增长需要豆粕的增长来弥补。
    众所周知,2003年后半期国际豆粕市场面临飙涨的行情,当时国内油厂加大对国外大豆的采购力度,而且饲料公司也加大了豆粕的年终库存,据资料显示当时的豆粕库存高出正常库存约200-250万吨左右(2002年进口1132万吨,2003年进口2074万吨,增长的速度和需求增长也不合理,从而证明2003年进口大豆的过量),折合大豆约250-330万吨,这样庞大的库存对2004年的大豆进口产生了较大的冲击,而且在2004年底时,市场普遍认为2005年的豆粕行情偏空,导致大豆进口积极性下降,又对2004年的进口大豆数量也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国压榨产能被低估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需求国。"动物蛋白和植物油的需求导致了国内压榨产能的不断扩张,导致了进口量的大幅增长,"国民期货总经理助理崔东海告诉记者,"去年7月底,我国的压榨产能就有7000万吨。但是统计上肯定有不科学的地方,因为中国有太多的地方小厂,所以7000万吨只是一个保守数据。"他认为,市场对于大豆下游产品的需求不太受价格的影响,所以刚性增长是必然的,只是压榨能力增长得太快,所以就造成了今天的这种局面。
    中国压榨业对于大豆需求强烈,但在去年6月后,中国需求开始逐渐放缓,在加上禽流感对于豆粕等饲料需求的影响,中国大豆进口的增速开始放缓。有专家分析,今年大豆价格整体会是底部震荡,反弹随时有,但不会转牛。但崔东海认为,今年农产品可能会有好的表现,近期的底部震荡可能会在3月份结束,其后进入一个上涨周期,上涨的形式可能是一个快速上扬,目标在720美分/蒲式耳左右。
    ■小知识
    蒲式耳:是一个计量单位(英文BUSHEL,缩写BU),它是一种定量容器。一蒲式耳在英国等于八加仑,相当于36.268升(公制)。在美国,一蒲式耳相当于35.238升(公制)。
    豆粕:是大豆的下游产品,1吨大豆可以产出0.8吨豆粕和0.2吨豆油。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