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厦门酒市红、白、黄全线飘红

2006/3/7 10:28:57 来源:消费日报

    一年之计在于春,2006年厦门春节及初春的酒市看点何在?由于暖冬现象、厦门酒市综合整治、洋酒飙升、良好经济环境四大因素,使厦门酒市开春该火的更火,该冷的也热了,红、白、黄三种酒品全线飘红,备受瞩目。

    白酒呈现“三级演义”

    在厦门白酒市场上,以“茅五剑(茅台、五粮液、剑南春)”为首的高端品牌一路高歌猛进,在高端消费市场上升趋势明显;其他一些中档品牌销售情况也很是看好,而厦门地产品牌厦门亚洲酿酒(厦门)有限公司的丹凤佳酿近些年销售明显趋好,市场快速增长,占据厦门中档品牌主导地位;在低端品牌,亚酿也有较大市场份额,据悉,传统米酒方面,亚酿年产量有几千吨,牢牢把住了厦门及闽南低端白酒市场;在厦门,还拥有一些外地低端品牌,如五粮液的尖庄酒、剑南春的绵竹、红星、二锅头等,销量也不错。厦门白酒呈现了“三级演义”。

    从去年开始,趁传统品牌清理子品牌的大好时机,地方品牌开始强势反弹,在厦门,以亚酿公司为代表的地方品牌逐渐收复失地。厦门亚酿这两年产销量回升的原因,一是厦门亚酿有针对性地做了市场细分,将自己的各个产品分档次有目标地进行划分和归类,明确了市场定位;二是壮大厦门亚酿的营销队伍,在成本控制下建立好自己的销售网络和终端管理;其次,传统强势品牌收缩子品牌也把一些低端市场空间让了出来,这使得一些强势地方品牌开始回升。

    葡萄酒、洋酒全线飘红

    “葡萄美酒夜光杯”,每年春节正是葡萄酒、洋酒最体现价值、销售的黄金季节,而伴随厦门百姓健康消费意识日益抬头,葡萄酒和洋酒一样,也火红窜升。据悉,去年厦门葡萄酒市场销量突破5000吨,年增长15%%左右,中高档葡萄酒销量所占比例已越来越大,占了45%%,凸显厦门市葡萄酒强劲消费能力。其中,以张裕、长城、王朝为首的一线品牌占据厦门65%的主要市场份额,新天、香格里拉·藏秘、威龙、云南红、西夏王、丰收、当然干红等十多个二线品牌则拥有25%的市场。

    品牌是影响葡萄酒销售的主要因素,但重金投入的各种现场促销却是葡萄酒在夜场、酒店走俏的润滑剂。厦门红酒市场主要靠人员促销、捆绑促销、回收瓶塞、促销专场和买断整店促销权以及现场POP、户外广告等手段拉动销量。

    2005年,厦门的洋酒销量上升很快,跟两三年前相比,增幅翻了两三倍,尤其是春节前后洋酒更是飙升。去年厦门市洋酒的销量在2000吨左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厦门曾刮起一股“洋酒风”,但是随着国产酒的兴起、假冒洋酒对市场的破坏,厦门的洋酒市场陷入困境,整体进入低谷。而现在,洋酒消费风又重新在厦门刮起。

    近年厦门市场上的洋酒价格一直比较稳定,但是为了进一步刺激消费,洋酒利用五粮液等国产酒调高价格的时机,从传统的中高端市场试探性地下沉到低端,这使得洋酒在今年厦门春节市场占据了更多的份额。啤酒淡季不淡

    今年暖冬,使南国厦门啤市旺季比往年延长一个多月,淡季不淡点,厂商露出难得的笑脸。厦门啤酒消费总量近三年一直比较平稳,年销售啤酒12.5万吨左右。目前雪津、青啤、惠泉三家占据厦门啤市85%%的市场份额,其中雪津上升势头最猛,销量占38%%,青啤“大白鲨”和惠泉各占26%%。

    今年1月雪津被比利时英博集团并购,巨资强势介入,雪津无论是在广告、促销还是终端销售上都是厦门啤市的主角,夺占不少份额。厦门啤市除了雪津、青啤、惠泉三强外,还有雪花、燕京、哈啤、清源等国产啤酒以及百威、喜力、蓝带、嘉士伯、科罗娜、朝日等洋啤。洋啤大部分行走在夜总会、酒吧、酒楼等高端场所,市场份额不大,大概10%%,年销1.5万吨左右。厦门高端啤市仍以洋啤和青啤、燕啤等大品牌为市场的领导者。(吴勇毅)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