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有抗食品”成隐形杀手畜禽产品力避抗生素

2006/7/30 8:05:40 来源:新华网

  前不久,一些媒体竞相披露的抗生素食品安全事件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作为国内第一畜禽生产大省,我省众多畜禽企业、饲料企业更是纷纷打出“绿色牌”,拒绝“抗生素”。

  近期,省城各超市里的绿色食品、无抗食品销售份额猛增,不少已取得绿色食品、无抗食品认证的厂家也悄悄加大了宣传促销力度以吸引顾客眼球。

  究其原因,不少商家认为,主要是最近一些媒体竞相报道或转载了一批食品抗生素危害实例。其中,据《羊城晚报》披露:一早产儿竟然对头孢、泰能、马斯平、复兴达等七种抗生素均有耐药性。而广州市妇婴医院一项统计显示,70%的宝宝对少则一种、多则数种的抗生素出现耐药性,发生耐药性的人数和耐药程度较过去明显增加。有关专家指出,新生儿耐药现象可能与准妈妈在孕期、孕前滥用抗生素有关,也可能和她们吃“有抗食品”有密切关系。

  据专家介绍,“有抗食品”的源头在于农畜养殖业滥用抗生素。在一些管理和技术水平都比较低下的养殖场或养殖户中,由于使用抗生素不仅可使动物抗病能力提高,还可让它吃得少、长得快,“有抗食品”尚存在一定生存空间。据业内人士透露,很多在药店需凭医生处方才能购买的抗生素,饲料厂、养殖厂或养殖户就能轻易购买。“有抗食品”不仅包括猪牛羊等畜类、鸡鸭鹅等禽类,还包括鱼虾蟹等水产,人体则成为抗生素残留的“被动收容所”。

  据省畜牧办公室有关人士介绍,长期食用含有抗生素残留的肉蛋奶,会使正常人被动接受、积累抗生素,造成人体生理紊乱,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当患病时再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就会下降,只有加大抗生素使用量或使用更高效的抗生素。

  作为国内第一畜禽养殖大省,为保证我省畜禽产品质量,我省众多畜禽饲养加工企业,纷纷开展标准化饲养、开发绿色产品。

  截至2005年底,全省经农业部批准许可使用“三绿”(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志的企业共935家,产品1650个,经过环境监测控制的原料种(养)面积达到1300万亩,认证企业和产品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如盈泰食品公司还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A级认证,成为肯德基等跨国公司货源专供定点厂家。在饲料方面,我省则推出了多种抗生素代用品。比如,山东信得药业推出了可代替抗生素的“海生素”产品,从海洋生物中提取,具有天然抗菌作用,无毒副作用和药物残留。青岛美诺生物公司推出的“美诺”中药注射液,用纯中药制剂替代传统抗生素疗法治疗奶牛乳房炎,防止了抗生素的滥用。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