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北京奥运蔬菜达111种 南美非洲53种菜尚待引种

2006/8/6 10:29:58 来源:北京晨报

  “奥运菜筐”还缺53种菜

  南美、非洲等地缺口蔬菜正加紧引种

  告别“白菜萝卜吃半年”的生活经历,如今咱北京市民能吃到、甚至能想到的蔬菜也不过50种。而2008年,北京要为国际友人准备164种符合各国口味、符合农残指标,且要生长在北京的蔬菜。一位京城农业专家开玩笑说:“选菜的难度不亚于对中国军团金牌第一的要求。”昨天,记者从在怀柔区宝山镇杨树下村的奥运蔬菜试验基地获悉,由于气候、口味等方面的原因,目前本市京郊已筛选出111种蔬菜“充实”奥运会餐桌,但距离164种的需求还差53种。

    奥运蔬菜可随时播种

  记者从位于怀柔宝山镇杨树下村的奥运蔬菜试验基地了解到,目前工作人员正在栽培的西红柿不仅颜色艳红,外形好看,个头也比室外栽种的西红柿大很多。据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的专家介绍,与普通蔬菜不同,这些奥运蔬菜可以根据需求,自由改变播种时间。

  专家告诉记者,蔬菜生产受气候条件制约较大,为了保证奥运期间的供应,蔬菜专家根据地理、气候特点,在延庆、怀柔、密云等北部山区以及周边地区,选择了海拔在500至800米的一些乡镇专门培植奥运蔬菜,分别种植果菜类、叶菜类、根茎类和芳香类等蔬菜。

    蔬菜品种缺口达三分之一

  根据奥运会蔬菜品种基本构成,目前奥运蔬菜试验基地现有蔬菜品种仅111种,距离测算的164种蔬菜尚有三分之一的缺口。

  由于东西方饮食习惯的差异,奥运期间蔬菜多样性还存在不足,像南美、非洲等地的许多蔬菜北京基本没有。还有一些适于做西餐的,如生菜、根用紫甜菜和百里香、鼠尾草等都很缺乏。目前,农业专家正在加强蔬菜新品种的引种和筛选工作,争取构建完整的奥运蔬菜品种体系,丰富奥运蔬菜种类。“奥运菜地”后年供菜量将达5千吨

  根据有关部门预测,2008年奥运会期间,各国代表团、技术官员、新闻媒体以及工作人员约为27万人,奥运村日供餐60余万份,按每人每天消费0.5公斤计算,需要蔬菜130余吨,生产基地供应量每天至少145吨,奥运会及残奥会的会期按27天计算,需要基地提供2530吨蔬菜。加上来京旅游观光者的需求,预计蔬菜基地总供应量达5000吨。

作者:王猛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