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该给“川味”加些什么“味”

2006/8/16 13:59:05 来源:四川日报

    “广味”入川推介,在四川食品工业界引起不小震动

    昨(15)日下午,成都锦江宾馆一个推介会在四川食品工业界引起不小的震动。让川企震动的不是推介会的主题,而是推介会背后的主角。

    10月,第二届中国国际食品工业经贸洽谈会将在广东中山市黄圃镇举行,中山市副市长冯煜荣率一干人马来川诚邀企业参展。

    手中的资料以及台上的介绍,介绍的都是洽谈会的主角———黄圃镇。推介会上,镇党委书记黄永林声音洪亮。

    黄圃,这个土地面积不足百平方公里的南方小镇,却是全国最大的“广式腊味”生产基地,拥有食品企业300多家,年产值近20亿元。去年举办首届“食洽会”,落实投资项目20多个、贸易项目10余个,成交额高达50亿元。今年洽谈会更是将触角伸及东南亚和欧洲市场。一个小镇的能量让与会川企大受刺激。

    会场外,四川省食品工业协会会长范中成陷入沉思。作为广东名牌食品的“黄圃腊味”,其原材料很大一部分都是来自于我省泸州、宜宾等地,而其产值却比“川味”高出许多。守着全国最大的粮、油、猪肉基地的资源,四川人为何肉卖豆腐价?

    范中成认为,差距凸显四川食品工业的两大“短板”:一是农副产品深加工不足,全省农副产品深加工率只有10%,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我省很多农副产品到了省外仅经几道加工就可成为身价倍增的名牌产品。二是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中,外资企业仅86户,比全国平均水平低9个百分点。由此而生的“规模不强”也是“川味”之痛。在1270家食品企业中,产值上10亿元的寥寥可数,进入全国食品百强的也仅6户。

    “短板”即是优势所潜在。去年,广东食品工业产值1500多亿元,居全国第三;四川食品工业产值1040亿元,居全国第五。近几年,四川食品工业以年均30%的增速发展。“只要我们在农副食品深加工和对外开放方面有所突破,3至5年追上广东不是没有可能。”

    据悉,四川未来五年将依托省内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重点发展肉类加工业、酿酒制造业等九大加工制造业,以“川酒”、“川猪”、“川粮”、“川茶”等特色产品拓展省外和国际市场。

    川企已在行动。当天的推介会上,包括五粮液、郫县豆瓣等20多家企业都表示将赴黄圃参展。最吸引他们的,是这个连接国内与东南亚、欧洲市场的大平台。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