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甜味剂是零食中儿童孕妇的甜蜜杀手

2006/11/10 16:14:51 来源:中国商业网

    甜味剂 零食中的甜蜜杀手

    零食从来就是儿童、女性以及年轻人的休闲“挚爱”,几如每天都离不得的良伴。然而,零食中甜味剂被滥用的问题频频遭到揭露,这位“隐形杀手”正悄悄将可口的零食变成慢性毒药,消费者原来终日都在“与狼共舞”。

    据了解,目前我国允许使用的甜味剂主要有营养型和非营养型两种。营养型主要指麦芽糖醇、蔗糖、葡萄糖浆等,它们除了有甜味,还产生热量;非营养型主要是指很少或几乎不会产生任何热量的甜味剂,无糖食品中添加的就是这种。在这类甜味剂中,木糖醇、阿斯巴甜、糖精钠比较常用。其中,木糖醇多用于口香糖以及降糖食品中;阿斯巴甜在饮料、冷饮,以及相当一部分乳制品、药品、保健食品、咸菜等食品中广泛使用;糖精钠的使用比前两者还要普遍,基本上用来代替蔗糖,使用于所有食物,特别是蜜饯和果脯中。

    专家指出,甜味剂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或不适合某些人食用。比如甜菊甙,它热量低,能起到降低血压、促进代谢等作用,但研究发现,其可能有一定的致癌作用,因此目前在香港等地已经禁止销售含有甜菊甙的食品。木糖醇和麦芽糖醇的营养价值虽然是甜味剂中较高的,但食用太多易引起腹泻,甚至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甜味素中往往含有能致癌的环己胺和二环己胺,因此,选择它做甜味剂时应该慎重。阿斯巴甜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的主要降解物为苯丙氨酸,对正常人无害,但可影响苯丙酮尿病患者的发育。糖精钠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甜味剂,使用非常普遍,尤其是女性爱吃的果脯里,但其致癌的可能性尚未完全排除,因此,应避免长期大量食用。

    贴心提示:

    由于使用甜味剂的大多是零食,因此,消费者一定要注意,不要过量食用同一种零食。在选购时,应仔细阅读食物标签,看清它添加的是哪种甜味剂,是否适合自己食用。从健康和保障身体发育的角度来讲,儿童和孕妇等特殊消费人群最好不要食用含有人工合成甜味剂的食品。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