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7点行动”剑劈黑心麻圆

2006/11/14 9:44:03 来源:市场与消费报
    11月10日早上7点,由成都市成华区工商局、街道办事处、城管等部门约50名执法人员组成的特别行动队,以“7点行动”为代号,对长期盘踞在成都红花堰地区的无照麻圆生产加工作坊,进行了依法端掉。
    暗访
    肮脏作坊炮制麻圆
    近段时间,在成都火车北站、五块石、荷花池等流动人口集中地区,一些衣着油腻,胸前挂着一盛满麻圆的筲箕的游动商贩,每天都穿梭在人群里兜售麻圆。
    11月7日,资阳来蓉的罗先生向本报举报,称火车站附近流动商贩销售的麻圆,是黑作坊用潲水油、垃圾油加工的。记者经过两天的暗访调查发现,原来这些麻圆是黑心商贩们在红花堰肮脏的作坊内生产出来的。
    第2天,罗先生带着记者来到火车北站,正好遇到卖完麻圆收拾行李的老王。老王见有人搭讪毫无戒备,他说麻圆是帮人卖,自己并不生产。随后,记者暗中跟随在老王的自行车后面。沿着二环路豆腐堰向五块石方向,走出成渝铁路桥后,老王的自行车突然转入正在修建的北门快速通道。记者继续跟随,沿途不时与卖完油炸麻圆的商贩擦肩而过。继续沿着一条小路向东穿行,一股股油炸食品的味道从拆迁房屋内飘了出来。
    据附近的居民介绍,这里原本是一片民房,但由于正处于拆迁过程中,许多房屋的主人已经搬迁,房屋闲置后一些外地来蓉商贩们“免费”住了下来。记者透过两栋房的夹缝看到,在约四五十平方米的房屋前面,三三两两的工人正在加工麻圆,有的在街沿上,有的在天井内,发黑的案板上铺着油黄的面团,油锅满是油污,忙着油炸麻圆的小工没有戴口罩、手套,加工场所也没有任何防尘防鼠设备。案板的侧边,堆放着3个刚运来的塑料油桶,几名女工正忙着收拾一块脏兮兮的案板,她们的手上沾满了油污。女工听到旁边的男子喊打牌,于是笑眯眯地喊小工们收工。
    直击
    潲水油现炸香甜麻圆
    为了查看看似香甜的油炸麻圆如何出炉,9日早上6点过,记者驱车和罗先生赶到红花堰地铁站附近,一股油味隔着车窗飘了进来。记者靠近拆迁房屋的小路,看到远处几名工人正在忙碌着和面炸麻圆。在8日下午记者见到的摊点前,一个中年男子正忙着炸麻圆。在油锅翻动麻圆的同时,他不时用捞勺从油锅里捞出一些被炸得黑乎乎的、看似动物骨头、皮毛类的渣子。记者走近一看,案板旁边的白色塑料油桶已经被油腻浸得发黑,中年男子不时将桶中的油补充到油锅内。
    查处
    工商“7点行动”捣黑窝
    成华区工商局接到记者的反映后高度重视,迅速联合双水碾街道办事处、城管等部门进行紧急部署,决定10日早上7点,进行代号为“7点行动”的联合执法,从源头上铲除这些黑心麻圆作坊。
    10日早上6点30分,约50名执法人员齐聚双水碾街道办事处,经过简短的交流,特别行动队兵分三路,立即赶往红花堰地区的麻圆作坊。在靠近马路的一个作坊前,小工们借着路灯正在冒着黑烟的油锅内炸麻圆,一中年妇女则站在面板前撕着面团。猛一看到包围上来的执法人员,作坊老板来不及躲避。执法人员询问得知其没有健康证、卫生证等相关手续后,当场决定依法取缔,并迅速将已经炸好的麻圆、油锅和面板等加工设备,全部收缴。
    在记者的带领下,执法人员又进入一个四合院房屋内。看到突然出现的执法人员,一名男子想转移已经炸好的麻圆,被执法人员拦截下来。一名女工则辩护这些麻圆是炸来自己吃的。对此,执法人员在讲清法律法规后,果断将其麻圆、油锅、面团等进行现场扣留,并依法取缔该作坊。
    在一个小时执法行动中,3组执法人员现场端掉了5家正在加工制作麻圆的黑作坊,并依法取缔,销毁涉嫌问题的麻园数千个。执法人员表示,尽管不能现场判明作坊使用的是否是潲水油,但从这些油的色泽、味道等初步判断,这些加工原料至少是涉嫌劣质、重复使用,消费者食用很不安全。
    目前,此案还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之中。工商执法人员表示,食品安全事关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工商部门将加大这方面的查处力度。
    □本报记者缪扬
    相关链接
    食用反复油炸食品有害身体
    食品专家提醒:食用油反复使用会产生过氧化脂质,严重破坏食物中的维生素,对人的胃肠道有害,阻碍人体对蛋白质、氨基酸的吸收,损害酶的代谢系统,会造成未老先衰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