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杀人”果冻已在生产环节消失

2007/1/8 9:48:57 来源:新浪网
    曝光台

    因可溶性固形物、糖精钠、甜蜜素等指标不合格,此次检查中有4种果冻产品被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为质量较差的产品,其中一种产自浙江义乌。

    本报讯(通讯员 肖扬 记者 邓国芳)在呼吁了多年后,新果冻国家标准终于出台,并已从2006年5月1日起实施。最近,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监督抽检消息,所谓的“杀人”果冻已在生产环节消失。但有关专家仍然指出,尽量别给小孩子吃果冻。

    因外观晶莹剔透、口感爽滑、汁感丰富的果冻产品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少年儿童的喜爱。然而,一些孩子(特别是幼儿)在吸食果冻时被噎死的事件曾频频发生。据了解,酿成惨剧的杯形果冻大多直径在3厘米(或3厘米以下),这些果冻也被称作“杀人”果冻。

    前两年上海曾发生过两起非常典型的果冻“杀人”案,中国消费者协会也为此向全国消费者发出警示,要求家长尽量不要给小孩子购买果冻食品。当时,杭州的一些超市还在果冻商品栏上挂出提示牌,提醒果冻对年幼消费者存有潜在危险性。
    从2005年起,国家有关部门着手制定新的果冻强制性国家标准(本报曾于2005年8月24日和2005年12月10日分别就此做过详细报道),并提出“杯形凝胶果冻的直径不得少于3.5厘米,长杯形凝胶果冻和条形凝胶果冻的长度不能小于6厘米”等新要求。无疑,制定该标准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杀人”果冻退出市场。

    据此次国家质检总局的抽查结果,目前国产果冻产品的整体抽样合格率为80%,有两成产品不合格,但安全警示语标示和规格全部符合要求,也就是说国内的厂家已不再生产“杀人”果冻了。记者在本地的一些超市也发现,直径在3.5厘米以下的果冻已不再销售。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大杯果冻就是安全的。专家指出,一些孩子把外壳一捏就将果冻全部吸入,这种吃法还是容易让大块果冻卡在喉咙,造成窒息。此外,果冻是胶质物,滑软有弹性,不易被溶化,少年儿童不宜过多食用。

    相关新闻

    两种果蔬罐头吃不得

    本报讯(通讯员 肖扬 记者 邓国芳)为了让果肉看起来白皙透亮,不法生产厂家就用二氧化硫来浸泡漂白果肉,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国产果蔬罐头产品质量报告,将两种黑心罐头产品公布于众。

    据了解,目前国产果蔬罐头的抽样合格率为95.7%,整体质量较好,但也有不法厂家用二氧化硫来炮制罐头产品。比如,广西北流市百花罐头食品厂生产的百花牌糖水荔枝罐头(360g/瓶),北流市丰盛罐头食品厂生产的圭江牌糖水荔枝罐头(720g/瓶),被检测出二氧化硫残留物。我们也提醒消费者,谨慎食用这两种食品。

    企业名称 产品名称商标 规格

    潮安县易胜工贸有限公司 果冻棒 易胜 120g/包

    义乌市善云郎食品厂甜娃果冻甜娃 散装

    龙海市辉达食品厂 七彩果冻青苹果果冻 和利兴 散装

    福建泉州市祥和食品有限公司 花间恋语热恋蜜桃 雅思嘉 散装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