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2006年安徽农产品生产价格走势分析

2007/2/6 15:50:41 来源:网友

    据对安徽省31个县农产品生产价格抽样调查表明,2006年安徽省农产品生产价格总体呈稳中略降的态势,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为99.3,与上年相比农产品生产价格下降0.7%,下跌幅度较上年缩小。分行业看,农林牧渔业产品价格呈“三升一降”的态势,即农业、林业、渔业产品价格上涨,牧业产品价格下跌。2006年农产品生产价格具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农产品生产价格水平呈前低后高的态势 

    2006年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走势

    2006年农产品生产价格走势表现为上半年下降,下半年上升。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分别为99.9、96.8、100.5和103.5,一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下降0.1%,二季度在畜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的带动下,农产品生产价格下降3.2%,三、四季度随着种植业产品价格的上涨以及畜产品价格的止跌回升,农产品生产价格呈小幅上涨的态势,涨幅分别为0.5%和3.5%。 

    二、种植业产品生产价格稳中略升 

    2006年种植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0.9%,主要种植业产品中,粮食价格基本稳定,棉花、油料、蔬菜和茶叶价格上涨,豆类价格下跌。 

    分季度看,一季度种植业产品生产价格下降0.5%,二季度随着粮食价格的回升,种植业产品生产价格由下降转为上升,涨幅为0.6%,三季度在粮食、棉花和油料价格上涨的带动下,种植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2.0%,四季度棉花价格下跌,但受粮食、油料价格上涨拉动,种植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0.6%。 

    粮食价格上涨0.1%,其中小麦和玉米价格上涨1.0%和0.2%,稻谷价格下跌1.0%。稻谷中早籼稻和粳稻价格下降0.9%和3.5%,晚籼稻价格上涨0.6%。分季度看,一季度粮食价格下降6.1%,二至四季度在小麦价格上涨的带动下,粮食价格分别上涨0.6%、1.1%和0.5%。2006年粮食价格保持稳定的主要原因:一是粮食生产发展态势良好,供求关系进一步改善。近两年来为保障粮食安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加上气候适宜等因素,致使粮食种植面积扩大,粮食产量增加。2004年我国粮食增产9.0%,2005年增产3.1%,年度粮食供需缺口缩小,粮食库存充裕。2006年国家继续采取扶持粮农、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增加。从安徽省粮食生产情况看,2006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9216.8万亩,比上年增长2.6%,为1999年以来最高水平,粮食产量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供求关系进一步改善。二是政策效应的影响。为了引导农民继续发展粮食生产,稳定粮食面积,2006年3月初国家出台了小麦及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要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引导市场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收购,努力使粮价保持在合理水平。随着新粮上市,安徽省陆续启动了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粮食市场起到了稳定作用。 

    豆类价格下跌4.0%,其中大豆和绿豆价格下降4.4%和1.8%。分季度看,前三季度豆类价格均呈下降趋势,四季度有所回升。大豆价格下跌主要是由于目前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价格倒挂,大豆进口量增加,对国产豆价形成一定的打压。 

    油料价格上涨3.6%,其中油菜籽和花生价格上涨1.5%和6.8%,芝麻价格下降3.1%。分季度看,一、二季度油料价格下降0.2%和1.9%三、四季度上涨3.1%和4.8%。由于今年油菜籽减产,中间商和压榨企业收购积极,市场供应偏紧导致油菜籽价格持续攀升。受市场供给减少以及花生油价格坚挺的影响,花生价格走高。 

    棉花价格上涨0.9%。由于2005年棉花减产,供需矛盾突出,导致近年来棉花价格持续上扬。分季度看,一至三季度棉花价格分别上涨22.3%、0.9%和7.9%,四季度在棉花丰收,新棉大量上市的情况下,棉价小幅回落,下跌2.1%。 

    茶叶价格上涨3.1%,其中红毛茶价格上涨6.1%,绿毛茶价格上涨2.4%。分季度看,除一季度下降外,其余三个季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茶叶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茶叶生长期间,气候条件较为有利,茶叶品质好于上年。二是名优茶采制技术进一步提高,使名优茶比重提升。三是茶叶市场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销售形势看好。 

    蔬菜价格上涨5.6%,其中叶菜和块根茎类价格上涨7.3%和4.9%。茄果和葱蒜类价格均上涨7.0%。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蔬菜价格分别上涨13.6%、2.7%、2.3%和1.9%。蔬菜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1、种植成本增加。去年以来,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等农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直接增加了菜农种植投入。2、气候因素影响。受雨雪天气影响一季度蔬菜价格大幅上涨,拉升了全年蔬菜价格。3、需求增长的拉动。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营养的均衡摄入,由过去偏爱大鱼大肉逐步向偏爱蔬菜转变,需求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三、林业产品生产价格攀升 

    2006年林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7.9%,其中木材价格上涨8.9%,竹材价格上涨8.1%,分季度看,除三季度持平外,一、四季度均上涨7.9%,二季度上涨3.3%,近年来林木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其主要原因是市场对林木产品需求旺盛,而林业资源稀缺,供不应求拉动林木产品价格上扬。 

    四、畜产品生产价格走低 

    2006年畜产品生产价格下降5.7%,其中猪和家禽价格分别下跌12.7%、3.6%、肉牛、活羊和奶产品价格分别上涨0.3%、8.5%和0.9%。分季度看,受生猪价格下跌影响,一、二季度畜产品生产价格下跌2.0%和11.8%,三季度随着生猪价格的止跌回升,畜产品生产价格跌势减缓,与上年同期相比下跌3.5%,四季度随着生猪价格的强势反弹,畜产品生产价格大幅上扬,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9.4%。2006年生猪价格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前两年生猪价格居高不下,价格高峰期刺激了养猪户的迅速发展,产量大幅增长,供大于求矛盾日益突出,最终导致价格走低。二是生猪外销不畅,本地需求有限。三是肉食品市场品种丰富,货源充足,人们选择余地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猪肉市场。三季度以来,受存栏量大幅下降,市场供给减少影响,生猪价格开始反弹。家禽价格下降主要是由于受“禽流感”疫情的影响,消费者心有余悸,消费量下降。分季度看,一、二季度肉禽和禽蛋价格均呈下降趋势,三、四季度有所回升。 

    五、渔业产品生产价格持续上涨 

    2006年渔业产品生产价格上涨8.4%,其中淡水鱼类、虾蟹类价格上涨5.5%和20.7%。鱼类产品中草鱼和鲤鱼上涨3.1%和3.8%,鲢鱼、鲫鱼价格均上涨5.8%。分季度看,一至四季度渔业产品生产价格分别上涨10.6%、8.8%、10.0%和0.8%。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水产品以其低脂肪、高蛋白,营养丰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在需求增长的拉动下,价格持续上涨。 

    综上所述,2006年安徽省农产品生产价格受政策、供求关系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政策因素,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对稳定市场粮价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市场供求关系。受供求关系变化影响,2006年生猪价格先跌后涨,波动幅度较大;三是成本推动因素。近年来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四是品质差异的影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品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品质、无污染的农产品越来越受青睐。随着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其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五是国际市场的影响。加入WTO后,国内农产品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国外农产品价格的影响作用不容忽视。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