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毒”水果泛滥,责任在谁?

2007/3/22 9:14:35 来源:中国网

    21日《信息日报》报道,昨天,广州市食品安全信息网和中国食品网曝光了12种常吃的“毒”水果,涉及柑橘、荔枝、苹果、梨、葡萄、西瓜、香蕉、桃、桂圆、芒果、柿子以及大枣。

    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原来,这些“毒”水果都是在生长过程中,过量使用催长素、催红素、膨大素,或者存放中过量使用防腐剂,甚至出售中也使用着色剂、打蜡、漂白染色等,无形中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公害。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毒”水果泛滥?有专家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者“以貌取果”,“消费者喜欢什么,商家才会生产什么。我们喜欢买个大、色鲜的水果,当然就有人投其所好,如果消费者不去买这些问题水果,‘作假造毒’行为也就不会存在”。我以为,消费者的“以貌取果”固然是导致“毒”水果泛滥的一个原因,但绝不是主要原因,把“毒”水果泛滥的原因归结在消费者身上,绝对是打错了板子。

    在国外,水果等生鲜食品的生产历来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从水果的种苗提供、产地环境监测,到产品的保鲜、加工、包装、储运、产品检测等一系列环节,都有一套标准化的东西,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东西绝不会进入流通环节,更不会走上人们的餐桌。但在我国,至今还没有对水果的质量及农药残留等进行检测的专门机构,对它的监管至今还是一个空白。质监局虽有检测能力,但水果属于农副产品类,他们几乎不对其进行监管;林业部门则主要对乱砍乱伐、偷盗林木等进行监管;农委则目前主要对蔬菜进行监管和检测,暂时没涉及到“果盘子”。虽然有专家认为,我国目前对蔬菜的监管和检测方面已成熟,建议参照蔬菜的监管检测方法对水果的监管检测,但是这个建议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水果是不需要高温煮熟,直接入口的食品,从某种意义上说,水果更容易侵害市民的健康,作为一个“执政为民”的政府,理应把人民的安危时刻挂在心头,切实负起检测和监管的职责来,而不能放任不管。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