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不喝牛奶,真的好吗?

2007/3/26 10:46:14 来源:中国妇女报

    近期,有学者在科普著作中及在电视台和一些地区的演讲中,以“完全颠覆传统健康观念”为主题,多次宣传“牛奶是牛吃的,不是人吃的”,“牛奶及乳制品为食物过敏的元凶”,“喝牛奶不补钙反减钙”,“为了远离慢性病,请尽早断奶”等观点。这些说法引起了许多观众和读者的疑惑。近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春明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孝曙研究员、军事医学科学院程义勇研究员等15位营养学、食品科学和预防医学领域的权威专家联合撰写署名文章,驳斥“牛奶有害论”,指出倡导健康宣教应当尊重科学与事实。

    15位专家强调:一、牛奶是一种营养全面、易于消化吸收、有利于健康的食品。二、提倡母乳喂养婴幼儿并不排斥牛奶的有益作用。三、增加牛奶消费是改善我国居民营养状况的重要措施。四、牛奶不是导致我国居民慢性病增加的主要膳食因素。

    专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膳食模式的改变,我国居民某些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出现了上升趋势。其中,肿瘤、高血压、糖尿病、超重和肥胖等疾病的迅速增加成为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引起上述慢性病增加的原因很多,如环境污染、膳食结构不合理、体力运动减少、吸烟、精神过度紧张等,都是这些疾病发生的危险因子。就膳食而言,我国居民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能量摄入过高。根据最近的营养调查资料,造成中国居民能量摄入过高的食物主要是油脂和畜肉类。例如,2002年大陆城乡居民每人每日膳食脂肪摄入量分别达到86克和73克,脂肪供能比达到35%左右,已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30%的上限;城乡居民每人每日畜肉类消费量分别达到104克和69克,比1992年平均增加三分之一,而且排在肉类消费第一位的是脂肪含量很高的猪肉。相对而言,大陆居民的牛奶消费量平均每人每天只有26克,不可能对人体能量代谢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预防慢性病的主要膳食措施应该是控制油脂和肉类的消费,对牛奶横加指责不仅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反而误导了群众的食物消费。近年在国外的医学杂志上确实发表过一些有关乳制品和肿瘤关系的研究论文,但是更多的研究报道则是乳制品对健康的有益作用。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