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牛奶“促销战”偃旗息鼓

2007/4/2 13:54:23 来源:楚天金报

    习惯喝某品牌十杯装原味酸奶的蔡小姐,日前照例走到超市冰柜前寻找“买十送二”的促销包装。可让她纳闷的是,已经连续三天没有看到这种包装了。

    原来,该产品与超市签订的促销合同已经到期,目前已不能再进行促销活动。

    据了解,早在3月9日,武汉市农业局就下发了一道“通知”,规定从3月15日起,停止所有超市的“搭赠捆绑”销售。4月1日起,全面取消特价促销活动。这意味着,今后,江城的市民再不可能买到“买几送几”和“特价”的优惠奶制品了。

    奶企长久以来已经用顺手了的“促销战”,顿时偃旗息鼓。此项禁令,在全国也是头一遭。

    “捆赠”、“特价”成为常态

    蔡小姐清楚地记得,以往去超市买酸奶,都要比较再比较,看哪样最划算。

    “十杯装的酸奶分量正好,活动做得也比较多,可算是物美价廉。”爱美的蔡小姐自从在杂志上看到每天喝适量的酸奶可以美容后,她就开始坚持买酸奶喝。她告诉记者,别看同样是“买十送几”,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比如,有的厂家虽然送两杯,但是赠品新鲜,一般都是生产日期才过了两三天的;有的厂家虽然送的是四杯,但是距离保质期却很近了。而她偏爱买新鲜一点的。

    当然,“送得越多越好”仍是大多数消费者的心声。上周五,正在超市选购酸奶的黄女士这样认为,“假设10杯酸奶的价格是10元,送了四杯以后,每杯的价格就不到1元,这样便宜很多。”

    不久前,记者还在市内一些大型的超市、卖场看到,冷柜里陈列的乳制品不仅品种繁多,促销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其中,常温奶因为保质时间长,市民购买力度略弱,价格相对稳定;酸奶由于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认可,其促销手段可称得上是“兵戎相见”。捆赠的幅度从“买十赠二”到“买四赠一”,再到“买二赠一”不等;做特价的,如伊利的大果粒酸奶,每杯仅售4.9元不说,还买一赠一。看着如此划算的价格,市民纷纷将一瓶瓶、一条条的奶制品买回家。

    “捆赠和特价促销,已经成了企业之间竞争的常态。”一业内人士这样说道,随着企业间的竞争愈来愈激烈,赠品也是越赠越多,不少才出厂两天的产品也开始捆着卖。

    友芝友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捆赠销售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临期产品实行捆赠。现在,在生产日期的标志上,国家要求必须打奶制品罐装的时间,这样一来,产品上柜的时间实际上已经是出厂一两天了,过不了几天这些奶制品就临期了,捆赠正是为了加快销售速度;二是对新产品进行捆赠,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消费者能够接受新产品;三是节假日促销,以提高产品的销售量。

    促销战,一笔赔本买卖

    “其实,对于捆赠和特价促销,我们早就想停止了。”武汉光明乳业有限公司的销售总监乐中说。

    据介绍,牛奶企业做捆赠和特价促销一开始主要针对的是一些临期产品。随着市民对产品日期越来越挑剔,如果是在正常售卖的情况下,这部分产品很难卖出去,而捆赠和特价正好可以销走一大部分产品,减少收回的成本。

    不过这样做的时间一长,消费者从中尝到了甜头,他们会专挑送得多的产品买,便不再愿意接受没有捆赠的产品。为了不在竞争中落后,企业只好硬着头皮“捆”下去。

    武汉另一家知名乳制品企业市场部负责人认为,如果临期产品被退货,退货的费用要比运货时高得多。他跟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用3吨车装运3吨的奶,运一次货,平摊到每个产品身上的费用相当低;可是用同样的车装为数不多的临期产品,摊到每个产品上的费用就很高了。相比之下,企业当然愿意将产品薄利多销卖出去。

    但随着参与捆赠的企业越来越多,这种促销战也越打越变味,甚至很多连刚出厂的产品都被拿来捆绑赠送。

    “如果买十杯送一杯,这样一下子10%的利润就没有了。”

    “其实,我们早就想停止这种吃力不讨好的做法,但大家都在做,没一家敢做出头鸟,停止捆绑赠送。谁先做,谁就死!”一家牛奶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奶农很“受伤”

    然而,企业之间的这种做法,牺牲的是企业自己的利润,奶农们跟着也很受伤。

    “去年一年,武汉的四大奶业企业除一家有少量盈利外,其他几家都在亏损。”据武汉市奶办负责人告诉记者,没有足够的资金,就不能提高奶源的收购价;奶农没有钱赚,自然不会继续养牛。武汉牛奶的收购价,已经13年没有进行调整,但是其间饲料、人工、燃料、水电等成本上涨幅度却很大。

    据了解,一些奶农饲养的牛群质量好,尚可以维持目前的经营,但是不能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在管理、配种方面略差的奶农,只能缩小规模经营,他们可能会因此卖掉一些奶牛,来做其他的投资。

奶农赚不到钱,于是他们通过基层奶协组织,向政府写求助信。去年年底,奶业协会就向政府部门反映了情况,相关部门经过调研后,决定从规范市场做起。

    3月9日,武汉市农业局发布了《关于规范乳制品市场竞争秩序的紧急通知》,其中要求从3月9日起,加工和销售企业停止对外签订特价销售合同,对已签订特价销售合同的,应立即到武汉市奶业管理办公室备案,方可继续履行合同义务至期满。从3月15日起,停止所有超市的“搭赠捆绑”销售。从4月1日起,全面取消特价促销活动。

    七城区、六郊区含乳量在80%以上的单品取消捆赠和特价促销,让企业从无序的价格战变成公平有序的品质的竞争上来。

    行业主管部门一再表示,如果听任奶业价格战打下去,最终导致武汉奶牛养殖业的萎缩,奶源质量越来越差,最终伤害到消费者的利益。

    奶业大战将趋于温和

    取消捆赠的通知下发已有半个月了。记者上周五走访了几家大型超市,其负责人均称超市已经取消了各种促销和捆绑销售的计划,并称对超市的销售并没有什么影响。

    据了解,对于企业可能采取的其他促销方式,奶业协会也将作出一定的规定:比如,今后,对新上市产品,及超过同类水平定价30%以上的产品允许做推荐活动。比如免费品尝,但是有量的限制,不能一整杯都送人品尝;抽奖活动,对最高奖价值给予限定;用作搭赠的其他产品,也只能送一些方便消费用的产品,比如吸管、勺子等,或者是打上企业标志用作推广的产品,所有乳制品都不准作为赠品。

记者从对江城一些奶企的采访中发现,企业对“不捆赠不做特价”的行业自律持欢迎态度。

    一家奶企负责人称,目前本地的牛奶企业盈利状况不甚理想,有的企业亏损上千万,如果不改善现有的竞争格局,企业只会被拖垮。

    武汉光明乳业有限公司的销售总监乐中告诉记者,取消这些促销方式以后,虽然可能退回来的货会更多了,但是节省了不少赠品的费用以及相关的人力、物力、卖场管理等费用,从长远意义上来说,利还是大于弊的。

    “措施实施后,对企业的实力要求就更高了。不送赠品,消费者肯定是捡好喝的买,企业在销售的时候就会计划得更合理,针对不同消费者不同消费需求把产品细分,这样,也可以消化掉一定的产品。”另一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企业的促销产品主要集中在同质化严重的产品上。政策实施以后,企业将更注重开发一些有差异化的产品;通过其他促销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在业务上,提高产品购买的及时性和便利性。”友芝友的负责人说。

    据了解,武汉奶业协会此次发起的行业自律,不仅得到本地四大奶企的支持,外来奶业伊利、太子奶等也表示愿意加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