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国际市场食品价格逼近30年来最大增幅

2007/7/2 17:23:51 来源:农产品加工信息网

    当中国一些地方的猪肉、鸡蛋等农副产品的价格出现上涨的时候,国际市场的食品价格也正朝着30年来最大年度增幅逼近。市场分析人士担心,全球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食品价格上涨时期。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食品价格的上涨与上个世纪70年代初一样,具有扩张性与全球性,几乎没有哪个国家不感受到食品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 

    美国扮演着全球食品价格上涨的急先锋。据美国商务部调整季节变动后的数字显示,今年以来美国国内食品价格已经上涨了6.7%,如果今年余下时间食品价格照此水平上涨,这将是1980年以来最大的年增长幅度。欧洲地区食品价格上涨的势头同样格外明显。据英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显示,该国截止目前的食品价格年增长率达到了6%,是近6年来的最高水平。 

    亚洲国家同样没有逃过此轮食品价格上涨的风波。在印度,食品价格10%的年增幅创下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最高纪录;在中国,食品价格也正在上涨,特别是刚过去的5月份上涨了7.1%,上涨率达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的最高水平。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持续走高的食品价格上,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原因。的确,全球化曾是抑制通胀的一个积极因素,但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各国经济相互影响,一个国家产品价格的上扬同样可以传递和影响到另一个国家。最为代表性的是在其他国家食品价格上涨力量的拉动下,南美洲的阿根廷等国的土地价格迅速上升,南美许多农场主纷纷放弃传统农产品的种植,把土地投入到大豆等出口产品的种植上,从而提高了其国内农产品的价格。 

    食品价格上涨的最强大推动力来自于原材料——粮食价格的上涨。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世界粮食价格自2006年至今已经上涨了约20%,2007年还会继续上涨,其中特别是玉米、小麦等价格的暴涨构成了食品价格上涨的“罪魁祸首”。目前,玉米和小麦价格已双双触及十多年来最高水平。由于小麦、玉米等被广泛用作于食品加工和养殖行业,食品价格的上涨在所难免。 

    客观而言,食品价格背后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并非对所有人都是坏事,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农村贫困人口的收入将因此而增加。但是从全球经济的发展角度审视,食品价格的上涨还是弊大于利。世界范围内的食品生产行业无疑是食品价格上涨的最先接棒者。虽然食品公司可以将价格上涨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但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前景意味着,食品行业利润可能受到挤压。 

    消费者除了承接食品公司的价格转嫁负担之外,其正常的生活秩序也将不可避免受到直接冲击。由于担心食品价格会进一步上扬,消费者必然会非理性地增加相关购物的支出,与此同时减少其他方面的支出。世界银行警告,未来18个月的食品价格上涨可能给贫穷国家造成严重后果,当地的购买力将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当然,由于食品价格的上涨,发达国家的CPI目前也呈现出不断攀高的景象。目前美国的通货膨胀为3%,处于历史高位;欧盟27国的最新通胀率为2.1%,突破了欧央行控制的范围,特别是英国,消费物价水平已经上升到3%,远高于英国央行2%的调控目标。对此,各国已经不约而同地拿起了升息的武器。经济学家认为,各国央行的加息必然会导致投资下降、经济增长放缓,一旦措施不当,更可能对市场发展造成巨大破坏,重蹈上世纪70年代全球经济因加息过猛等多种原因陷入滞胀的覆辙。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