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谁来关注精神消费的“问题食品”?

2007/7/21 10:34:20 来源:网友

    去“北图”降价书市逛了,除了“悬疑”、“新武侠”等概念书外,真正有营养价值的文学书根本见不到。其实,不光是降价书市,就是在书店文学专区,可选择的余地也不大。于是,想起朱大可先生说过的:“当下的文学生态,就像一个"工业化"的垃圾生产流程,跟用激素、化肥、杀虫剂弄出来的农作物一样。

  出版物很多,看起来琳琅满目,可以拿来吃,但却大多是问题食品。”

  “问题食品”可以招摇过市的恐怕只有精神消费领域。如果是超市、商场、饭店发现“问题食品”,会有诸多相关部门出动,重拳打击。而在“精神食粮”这个领域,“问题食品”会被各种花里胡哨的概念包装,“问题”变成“探索”,“问题”成了另类,在各种“主义”的包装下,“问题食品”就变得没问题了。只是这些垃圾食品,没有营养不说,还于身心有害。

  作家叶匡政说,“作家是用写作和言说来寻求社会正义的群体,所以他们总是用文字来挑战一切权势压迫下的沉默。”现今作家的写作不再会那么沉重,他们会盯着市场进行创作,只负责“快餐”。要么选择轻松题材,要么雇佣枪手,有的还可以“技术性抄袭”。书一本接一本的出,钱一天接一天的赚,只是没有质检部门干涉一下作品的“营养成分”,更没有哪个部门检查一下是不是“问题食品”。

  消费者维权有“消协”,如果“精神食粮”遇到问题食品,消费者该向哪投诉,该向谁维权,目前还是个空白。可能正是因为这个空白,才有那么多“问题食品”大行其道。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