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传统杨梅品质出现下滑迹象:杨梅之变,喜忧参半

2007/7/23 9:27:15 来源:网友

    着文成南田杨梅采摘期结束,红火了两个月的温州杨梅全面落市,回望有喜有忧。

  喜

  两个月里,丁岙梅、黑炭梅、东魁梅,不同品种的温州杨梅冲击着市民的味蕾;先瓯海茶山后瑞安高楼再到文成仰山,各地杨梅节勾起了市民的采摘兴趣;大棚种、平原载、高山育,拉长的采摘期让市民过足了品梅瘾。

  17克,这是丁岙梅的平均重量;52克,这是今年仰山东魁杨梅王的重量。重量的差距不过是杨梅品种之变的一个方面。

  我国共有四大杨梅名种:丁岙种、荸荠种(黑炭梅)、东魁种、晚稻种。其中丁岙种因原产瓯海区茶山镇丁岙村而得名,是我市本地品种,也是市民们最熟悉的品种。早年对温州市民来说,杨梅就是茶山丁岙梅。

  但近年来随着杨梅种植、移植技术提高,我市对荸荠种、东魁种杨梅的引进试种取得良好效果:大个的东魁梅,平均单果重25克以上,大的能赛过乒乓球,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更使其有硬爽的口感,身价比肩丁岙梅;味甜的黑炭梅,含糖量达10.5%,入口甜蜜,适合制作成杨梅加工食品,销往全国。

  丰富的品种为市民提供了更多选择,爱吃杨梅的市民觉得: “早有茶山丁岙梅,中有高楼黑炭梅,晚有南田东魁梅,酸酸甜甜吃得过瘾。”

  新品种引入的另一功效在于其成熟期有异,丁岙杨梅多熟于五月下旬属早熟品种,而东魁杨梅则是6月上旬才上市的中熟品种,晚稻种杨梅因其上市时间与晚稻插秧时间相同而得名。原本只有短短15天的杨梅采摘期就这样被拉长了。

  在选用不同品种的基础上,农民们也做着各种尝试。“我在山下种一批,半山腰种一批,山顶上再种一批,就能把采摘期延长一倍。”文成县仰山乡杨梅专业户程启碎说。一户如此,全市也如此:在使用大棚种植、人工控温的茶山镇,丁岙杨梅成熟期被提早两周;在地处高山、夏日晚至的文成县南田镇,东魁杨梅要到6月下旬才上市,前后差距近两个月。

  虽然梅种不同避免了扎堆上市,但随着我市杨梅产量逐年递增,竞争仍然非常激烈,逼得果农们在杨梅的品质上做文章。

  “我们的杨梅基地无公害。”文成珊溪梅农说。

  “我们的杨梅富硒。”瑞安高楼梅农说。

  “我们的杨梅是地理标志。”瓯海茶山梅农说。

  对此,市农业特产站站长王一光坦言,只要各地能把关注点放在产业自我提升,避免以次充好、互相杀价等无序竞争,那么“杨梅大战”将有利于促进温州杨梅产业的进一步做强做大。

  忧

  今年浙江省十大精品杨梅评选结果公布:15种参选杨梅中仅有5种名落孙山,其中4种是温州杨梅,占到温州参评杨梅的三分之二;不少市民也反映,今年杨梅的口感不如去年。

  “5月的降雨对杨梅品质造成了一定影响。”市农业特产站高级农艺师杨小平说。从五月中旬杨梅开摘以来,我市细雨绵绵,成熟的杨梅受到雨水浸泡不仅淡而无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下降了。“平时丁岙梅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都在10.5%左右,今年被雨泡得只有8.5%,杨梅外层的小颗粒变软,口感差多了。”茶山梅农说。

  但原因仅止于此么?

  据了解,杨梅树龄可达70年,但盛产期仅在第5至第25年间,其后由于树龄老化果实品质便会逐渐下降。粗粗算来,上世纪80年代初种植的茶山杨梅已在老化之列。但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丁岙杨梅名声在外自有人捧场,近年茶山杨梅节上的车水马龙让原本想要复种的梅农们安下了心:老化就让它老化去吧。

  孰不知树龄老化带来的恶果并不仅是品质下滑,老树高大为杨梅采摘也带来了不便,今年杨梅采摘期内摔伤等安全事故不断正与此有关。此外,高大得必须借助梯子等工具才能完成采摘的杨梅树,不仅采摘效率低下,也限制了采摘游等活动的开展,对于杨梅产业效益化造成阻碍。

  “疏果环节的缺失也是杨梅品质下滑的原因之一。”杨小平说。今年是杨梅大年,果满枝头煞是好看,但如果一个枝头挂上5颗杨梅,基本上就没有一颗好果子了。疏果是水果生产中重要的一环,将养分集中在少数果实上才能确保果实的个头与味道。由于种植面积过大无法管理等原因,部分果农没有全面地为果园疏果,使杨梅的品质下降。而今杨梅下市,不知又有多少果园忘记了及时追肥。

  作为温州最具经济效益的水果产业,杨梅生产不能埋首于眼前利益而忘却了长远发展,在福建、青田、余姚等各路杨梅的夹攻之下,温州杨梅的出路在外,而根基在于品质。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