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中国乳业定局尚需时日

2007/7/27 14:39:31 来源:网友

    经过近十年的超常规发展,中国乳业得以跻身全球第三大产奶国行列,近年来全球乳业增量的一半几乎都来自中国。与此同时,中国乳企随着产品成本压力越来越大,整个行业的利润率仍在持续走低。专家预测,今年中国乳业的整体利润率可能还要下滑0.5%左右。

  短短数年间,中国乳业市场格局就发生了巨大变化:伊利与蒙牛争霸,曾经稳坐全国冠军宝座多年的光明却滑至“探花”之位,原本“三甲”之一的三元更是连年阴雨一蹶不振。而原在二三线或外围的争战的乳品企业多是夹缝求生,10亿元左右销售额的企业当前已经只剩下五六家,在册的1500多家乳业企业很多都陷入“开工窘境”。

  但当前现状绝非中国乳业的未来,业内人士认为,少则5年多则10年,中国乳业市场格局就会相对地稳定下来,产业集中度会继续提高,只剩下几家乳业巨头,与发达国家现在的乳业格局相似。

  相较而言,在当前中国乳业“三甲”中,光明在自主研发和健全冷链方面占有优势,其全国鲜奶和酸奶的双料霸主地位至今无人可撼,但营销和渠道两处短板限制了其发展速度;伊利和蒙牛的强势领域在于以规模制胜的常温产品,两家均以营销见长,伊利则在奶源掌控方面更有优势。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乳业“三甲”均已在加紧练兵、尽量补齐短板,伊利和蒙牛均在加大酸奶发展速度、试水鲜奶领域,并招兵买马以期提高研发能力。光明则把2007年当做打响复苏扬帆战役的关键一年,新帅郭本恒厉行新政,变革组织架构以释放生产力,整合供应链,开展渠道总动员;同时调整新品战略,集中优势资源聚焦新鲜和明星新品,以营销创新、品牌拉动实现重点区域和重点产品的突破。

  无论是当前的“三甲”,还是后起的英雄,各自补齐短板争流,其结果无论是对消费者、投资者,还是企业自身和整个行业,都是可贺的幸事。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