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山西今起进入流通环节的牲畜全部佩戴耳标

2007/11/1 8:50:43 来源:网友

    今起,本省要求进入流通环节的牲畜全部佩戴耳标,发生安全事故时有助于追根溯源。今后,消费者在购买猪牛羊肉时,也可以通过查看动物检疫证明上的耳标信息,判断产品是否合格。

  本省猪、牛、羊年生产量约有近3000万头。以往检疫过的牲畜进入流通环节后,一旦发现疫情或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无法追溯病源,调查起来十分困难。而给牲畜佩戴的耳标是一个二维码标识,记录着牲畜从出生到进入流通环节的所有信息,包括出生日期、产地、父母、曾经吃过的饲料、注射过的疫苗及用过什么药等。每一个耳标都有一个惟一的号码相对应,并在农业部的中央数据库生成记录,这相当于每一头牲畜都有了一个身份证和简历表。

  电子耳标是以原有免疫耳标为基础,为5分钱硬币大小的粉红色圆形塑料片,由15位数字组成,一畜一标,并增设了二维条形码,在猪出生后就加施在其耳朵上。通过该条形码可以了解到牲畜所在养殖场名称、地点、动物免疫时间、免疫员、免疫病种等更多丰富内容,是在全国范围内通用的“电子身份证”,可作为预防和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重要参考。一旦在流通环节发生问题,有关部门即可根据耳标上的信息查出问题所在。

  目前,本省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已基本建成,全省41个县的519个大型规模养猪场已完成动物标识及生产防疫信息的上报。省农业厅已争取到省级财政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购置1000多万套生猪耳标。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