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炒作”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不符合客观事实

2007/11/9 15:50:04 来源:网友

    中国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8日在北京表示,认为中国现在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状况比过去还差、甚至对所谓“中国制造”产生怀疑的想法是有所偏颇的,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

    蒲
长城在中国政府网在线接受专访时说,今年以来,国外一些媒体对中国出口到有些国家的一些产品和食品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了炒作,有的地方进行了歪曲性报道。

    他指出,中国出口产品的整体水平应该是比较高的。美、日等国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包括食品进行的检验显示,相比而言,中国产品的质量水平是高的,甚至高于很多发达国家。

    此前,日本朝日新闻时事周刊《AERA》发表文章,对各国出口日本的食品超标率进行排名。结果显示,中国(只包括大陆)以0.58%的超标率排在所列37个国家和地区的第23名,远远低于排在第11位的美国。荷兰、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超标率也高于中国。

    蒲长城也表示,应该正视中国产品质量的整体水平,以及在食品整体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这次我们将进出口产品作为专项整治的一个内容,就是立足于‘以质取胜’,着眼于建立健全制度,严格地进行检验监管,确保我们出口的产品不出现大的问题,同时也严格防止有问题的进口产品对我们国家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他说。

    为期4个月的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自8月下旬全面启动以来,截至10月中旬,已经提前实现3个100%的目标:全国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100%纳入监测范围;出口食品运输包装100%加贴了检验检疫标识;对非法进口敏感货物实施了100%退运或销毁处理。

    蒲长城说,下一步将按照专项整治提出的具体要求,继续深入检查和查处。

    对于遍布中国各地、数目众多的食品小作坊,他表示,将不会对其完全关闭取缔,而是针对中国的国情和民众的消费需求进行管理。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