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企业资讯 > 正文

傻子瓜子引发雇工大讨论

2007/11/15 16:42:19 来源:网友

    一个贩卖瓜子的“傻子”,十几名雇来的工人,引发了一场带有浓烈的意识形态特征的全国性大讨论。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安徽芜湖小商贩年广久的“傻子瓜子”生意兴隆,但他在经营过程中使用的雇工超过了8个。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雇工到了八个就不是普通的个体经济,而是资本主义经济,是剥削。”在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理论中,“七下八上”是一条铁定的界限。那么,年广久算不算剥削呢?这成了十分敏感的话题。

  事实上,当时雇工“超标”的并非年广久一人。在广东高要县,一个叫陈志雄的农民承包了105亩鱼塘,雇工1人,临时工400个工日,当年获纯利1万多元,也在当地引起一阵激辩。

  这场大讨论一直持续到1982年,年广久的瓜子工厂已经雇工105人,日产瓜子9000公斤,赚的钱据说也超过了100万元。关于“个体户到底雇几个人算是剥削”的争论却一直甚嚣尘上。

  这时候,邓小平同志出来讲话了。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次讨论会上,邓小平建议对私营企业采取“看一看”的方针。他当时便举到了年广久的例子,他说:“不能动年广久,一动就人心不安,群众就会说政策变了,得不偿失。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邓小平此言一出,“傻子瓜子”得救了。当然,讲话更大的意义是稳定了大局,鼓励了个体、私营经济经营者的积极性,保护了私营企业的存在与发展,为私营企业扩大规模创造了政策环境。

  不过,要等到1987年,7个人和8个人的雇工讨论才彻底偃旗息鼓——在那一年的中央5号文件中,私营企业的雇工人数被彻底放开。这之前,随着个体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村和城镇个体户的雇工数量均出现了超过7个人的现象。中央通过调查研究,在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允许存在、兴利抑弊、加强管理”的方针。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私营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活跃市场,扩大就业,更好地满足人民多方面的生活需求,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在1988年4月的宪法修正案中也得到了充分肯定。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