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黄圃腊味或可冲刺“非遗”

2007/11/22 9:03:36 来源:网友

    黄圃是广式腊味制品的发源地,至今已有120多年历史。记者在近日举行的2007食洽会工作总结会上了解到,有资深文化人士认为,中山黄圃腊味的传统制作工艺有望冲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以相关历史文献对黄圃乃广式腊味发源地的这一说法作出学术论证。
 
    本届食洽会特别对食品中的文化有所体现和突破。在食洽会期间,有关方面设立了黄圃腊味发展演变历程的展览项目,向来自海内外的参观者介绍黄圃腊味的文化内涵。相传,黄圃腊味由黄圃一名叫王洪的卖粥档主首创。1886年冬季的一天,因天气奇冷,王洪准备好的猪肉、猪肝、粉肠等肉料因无人光顾而卖不出去。无奈之下,他只好用盐、糖、酱油等调味料把肉料腌起来。谁料连续多天阴雨不晴,肉料始终无人问津,王洪便尝试把粉肠掰衣,将肉料切成粒塞进肠衣内,再用水草分截绑好,悬挂在屋檐下,经数天风干日晒,便制成了原始的广式腊肠。由于腊肠吃起来香口不腻,别有一番风味,王洪便如法炮制,把腊肠作为一门生意经营,购者日众,深受欢迎。此后,这种工艺陆续传至东莞、广州和香港等地,最终形成了享誉全国的“广式腊肠”。

    如今, 太阳能烘干技术、全电脑操控等国家首创技术已被使用在腊味生产环节中,黄圃腊味不仅本地人喜爱,还走向全国和世界。然而,溯本寻源,黄圃腊味的品牌魅力离不开传统文化所赋予其的灵魂。 有文化人士建议,作为“广式腊味的发源地”, 以黄圃腊味作为“非遗”申报很有希望,但难点在于其发源地的地位如何通过历史文献得到证明,若能解决这个问题即可成功一半。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