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科技动态 > 正文

小麦赤霉病防治取得重大成果项目

2008/1/4 14:58:29 来源:西安晚报

    经过10年的不懈攻关,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康振生主持完成的国家科技项目,“小麦赤霉病防治基础与应用研究”成果昨日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这项研究在小麦赤霉病菌侵染途径、致病机理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农业病害,可由多种真菌侵染引致。在我国主要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华南、黄淮流域的冬麦区以及东北三江平原春麦区,是小麦的主要病害和重点防治对象。小麦赤霉病不仅能造成小麦严重减产,还可引起人畜中毒。因此,小麦赤霉病的研究和防治在国际上一直受到高度重视。

  康振生教授率领的科研项目组采用细胞学、细胞化学等方法,围绕小麦赤霉病发生与防治中的关键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经过长达1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揭示了小麦赤霉病菌初期病菌起始时间、侵染方式和扩展途径,通过室内和田间试验发现新型杀菌剂戊唑醇和羟菌唑对小麦赤霉病有显著的治疗作用,阐明了杀菌作用的细胞学机理,为大面积推广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这套防治技术体系在我省关中和陕南小麦种植区已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以中国科学院魏江春院士为主任的专家组认为,“小麦赤霉病防治基础与应用研究”成果可推广到我国小麦赤霉病主要发生区域,并适用于其他农作物病害的研究体系,对我国植物病理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据了解,此项研究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教育部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和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和中德国际合作项目的大力资助。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