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农产品涨价 农民受益几何

2008/1/9 14:45:00 来源:食品商务网

    2007年以来,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花生、玉米、鲜奶价格涨幅较大。近日,记者走访河北省石家庄、沧州、衡水等地的部分粮农、奶农发现,他们在这一轮农副产品物价上涨中并没有得到多少实惠。

    效益不如蔬菜棉花花生供不应求涨价 

    据河北省物价局价格监测网显示,目前市场上桶装5升花生油价格达到110元,高于2006年同期30.7%,原因是花生供不应求,收购价格大幅上升。

    记者在深州市辰时镇花生加工基地采访了解到,脱壳花生米8.8元/公斤,未脱壳花生6元/公斤,比去年同期上涨1.4元至1.6元。并且,花生的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据介绍,2007年花生的产量并不低,亩产达到350斤至400斤,主要原因是种植面积减小,需求量大。

    与深州市相邻的饶阳县曾是花生种植大县。据县农业局副局长宋池介绍,近年来,饶阳县油料作物种植面积逐年递减,花生种植面积曾经一度达到10万亩,2006年减少到7万亩,2007年只有6.5万亩。与此同时,蔬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建起了无公害蔬菜基地和大型蔬菜批发市场,蔬菜产值占全县产值的40%。

    据宋池介绍,花生种植简单粗放,种子、化肥、农药、浇水等每亩成本300元,按目前的价格,亩产250公斤毛收入1500元,除去成本,纯收入1200元。按照去年同期的价格,每亩纯收入只有850元。但是,种蔬菜每亩年纯收入能达到1万元。如果种植棉花,每亩成本500元,籽棉价格6.4元/公斤,亩产250公斤,毛收入1600元,纯收入1100元,而且近几年棉花价格一直比较稳定。所以,农民选择种蔬菜和棉花,种花生为的是自家吃或榨油用。

    小麦赔了玉米赚种粮很难挣大钱

    记者在沧州市献县、肃宁等小麦、玉米种植区采访了解到,由于当地水资源短缺,再加上施肥、打药,种植小麦投入很高,基本不挣钱,风调雨顺时能赚一季玉米。

    沧州市肃宁县河北乡龙泉村村民李连生介绍说,种小麦制种30元,要浇4次水,上两次化肥100元,打药40元至50元,再加上机播、机耕和机收,一亩小麦的成本至少400元,如果每亩的产量在600斤以下就赔钱。记者看到河北乡大片耕地撂荒,冬小麦播种面积较少。李连生说:“明年,家里的五亩地种上棉花或春玉米,不再种小麦了。”

    目前,玉米收购价格为0.81元,高于去年同期20.9%。献县商林乡南宗村村民王焕正说,第一季收成好了能纯赚200斤小麦,玉米投入少,好管理,主要靠第二季的玉米挣钱。“谁也不指望着这个发财。有劳力的出去打工,没劳力的在家待着。打工挣的钱维持生活。”

    记者走访的献县、肃宁等县人均耕地面积较少,例如南宗村只有1亩,龙泉村为1.9亩,并且受土地承包政策造成每户家庭耕地面积很不平均,死人的地不注销,添了新人也没新地。当地农民普遍认识到,种粮食不赚钱,种植小麦、玉米主要满足自己食用,如果有余粮才出售。他们积极种植辣椒、棉花等经济作物,利用有限的土地创造最大的收益。此外,很多农民的现金收入来自外出打工,家里的地要么撂荒,要么转包给其他人。一些农村也出现了大面积租种土地的“职业农民”,种植两三百亩棉花产生规模效益,年能收入达到十几万元。

    鲜奶价格虽然上调实际养殖收益下降

    近期,国内几大乳品企业面临生产成本上升压力陆续调价,原因是2007年以来原料奶价格多次上涨。虽然目前石家庄地区的鲜奶收购价格达到三元/公斤,比去年同期高一倍,创近年来少有的高价,但是行唐、曲阳等奶牛养殖大县的奶农高兴不起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