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阴雨潮湿天 祛湿吃薏米

2008/2/16 9:07:55 来源:广州日报

    薏米是岭南特产之一,又叫苡米或薏苡仁。北方人初到广州,在超市里看到薏米,往往都觉得好奇,不了解它的健康功效,也不知道该怎么吃。其实,薏米不仅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而且还能够健脾、清热、利湿,甚至还可以美容。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 不仅是古代宫廷膳食之一,作为中药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

  薏米两千年前已是良药

  对于多数北方人来说,第一次知道薏米,恐怕是从一个历史故事开始的。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东汉名将马援曾领兵征讨交趾(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大部、越南北部和中部一带),由于南方山林天气湿热、瘴气流行,很多将士都生了病,后来,马援听取了当地的民间的经验,让将士们食用薏米,很多人症状立刻减轻,效果非常好。

  由此看来,早在2000年前,人们已经认识到薏米具有祛湿清热的药用功效。沈坚华说,从中药的性味归经来看,薏米味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其主要功效为利水渗湿,健脾、除痹,清热排脓。可治泄泻,湿痹、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肺痿、肠痈、淋浊、白带等。

  祛湿宜生用 健脾宜炒用

  薏米最常见的功效是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及脾虚泄泻等疾病,尤以脾虚湿胜者特别适用。凡出现水肿腹胀,食少泄泻,脚气浮肿等脾虚湿胜症状,可用薏米与茯苓、白术、黄芪等药配伍。因薏米性偏凉,能清利湿热,亦可用于湿热等症,如《杨氏经验方》单用薏仁煎服,治疗砂石热淋。

  薏米的第二大功用是用于湿痹拘挛等风湿患者。薏米能渗湿,又能舒筋脉,缓解痉挛。若风湿身痛发热者,经常将薏米与麻黄、杏仁、甘草同用,如服用麻杏苡甘汤,可得到有效缓解。若风湿久痹,筋脉挛急、水肿,用薏米煮粥服,像《食医心镜》就推荐服用薏米粥。若湿郁热蒸,蕴于经络,可用薏米与滑石、连翘一起做成宣痹汤。

  此外,薏米对于肺痈、肠痈有奇效,可清肺肠之热,排脓消痈。若患者出现肺痈胸痛,咳吐脓痰时,可把薏米与苇茎、冬瓜仁、桃仁等同用,做成《千金方》中的“苇茎汤”:若患者是肠痈,则用薏米与败酱草、丹皮、桃仁等配伍,名为“附子薏苡败酱散”。

  “南方春夏多阴雨潮湿天气,常吃薏米可祛湿、健脾。”沈坚华说,如果是脾虚者食用,可先把薏米炒一下,这样没有那么寒凉,健脾效果更好。直接用薏米煲汤煮水,则其祛湿清热功效可发挥得淋漓尽致。

  放化疗吃薏米可减轻副作用

  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来分析,薏米主要含薏仁油、薏仁酯、脂肪油、氨基酸等。薏仁油能阻止或降低横纹肌挛缩作用,对子宫呈兴奋作用。其脂肪油能使血清钙、血糖量下降,并有解热、镇静、镇痛作用。煎剂不仅对癌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还能减轻肿瘤患者放化疗的毒副作用。

  除了入药,薏米还可作为保健食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被誉为“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薏米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米、面高出很多,还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薏米可用作粮食吃,味道和大米相似,且易消化吸收,煮粥、煮汤均可。夏秋季和冬瓜煮汤,既可佐餐食用,又能清暑利湿。由于薏米营养丰富,对于久病体虚、病后恢复期患者,老人、产妇、儿童都是比较好的药用食物,可经常服用。不论用于滋补还是用于治病,作用都较为缓和,微寒而不伤胃,益脾而不滋腻,营养胜于其他谷类。在盛夏多吃薏米可以及时补充高温下的体力消耗,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