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全力打造“中国肉驴产业第一市”访辽宁阜新市委书记姚志平

2008/3/25 14:45:24 来源:农民日报

    今年初,记者在辽宁省阜新市采访时获悉,2007年阜新肉驴饲养量达33万头,比2000年增长约70%,约占全国的4%;肉驴出栏量达9万头,增长了约3倍;两项指标均居辽宁首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肉驴大市。基于此,记者围绕打造“中国肉驴产业第一市”,采访了阜新市委书记姚志平。

  采访中,姚志平认为,与辽宁其他地区相比,阜新发展肉驴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阜新往北,驴的数量较多,处适宜养殖核心区,占据了发展肉驴产业的“地利”。

  从产业基础来看,肉驴作为草食家畜,适应性和抗病力很强,很容易管理。阜新养驴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的养殖基础;养驴饲草资源丰富,年生产作物秸秆20亿公斤,天然草场106万亩,人工种草逐年扩大,人均占有草地是辽宁人均的4倍。

  从效益来看,饲养肉驴投入少、成本低、风险小,既能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种养良性循环,又能促进食品工业和相关产业发展,经济效益可观。

  从市场来看,许多人都知道“天上龙肉、地上驴肉”,驴全身都是宝;近些年,驴肉、驴皮及其加工产品已经畅销国内外市场,肉驴消费与日俱增,供应紧缺,昭示了肉驴产业的广阔前景。

  姚志平介绍,基于上述认识,2002年阜新市委市政府独辟蹊径,审时度势,反复论证,科学决策,提出了打造“中国肉驴产业第一市”的发展战略,“以做大做强肉驴产业为突破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建立健全肉驴产业发展机制。

  阜新的大巴镇,经过5年努力,全镇6000农户有5300多农户养驴,肉驴饲养量达3.2万头,成了“中国养驴第一镇”,建起了辐射最广、交易最多的“阜新市大巴镇肉驴交易市场”,肉驴养殖已经成为支柱产业。

  姚志平展望,阜新打造“中国肉驴产业第一市”的蓝图,已经触手可及,今后几年,重点是加快“四个建设”。

  第一,加快肉驴基地建设。以发展适度规模饲养为重点,建设一批肉驴饲养专业乡镇、专业村庄。推广肉驴标准化饲养,制定肉驴饲养技术规范,转变肉驴粗放饲养方式,加大饲养技术指导。推广肉驴改良、“架子驴”育肥等综合技术,推行绿色肉驴饲养,特别是把好添加饲料关。

  第二,加快肉驴加工龙头企业建设。做大做强东阿阿胶阜新有限公司和新邱绿鲜驴肉食品加工厂,加速拳头产品开发,提高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大招商引资,引进肉驴加工项目,建设几个新的肉驴加工企业。把品牌战略与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结合起来,打造阜新肉驴品牌。

  第三,加快肉驴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以中国农大、东阿阿胶肉驴产业研究院和辽宁省畜牧科学院为依托,建设全国最大的肉驴良种繁育推广基地。要在现有两个肉驴繁育中心基础上,新建5-10个良种肉驴繁育场,引进国内外良种肉驴品种,加强繁育选育,培育地方优良肉驴品种。加大肉驴良种推广,实行政府扶持和社会投资相结合的办法建设肉驴改良站。

  第四,加快市场体系建设。继续做大做强“阜新市大巴镇肉驴交易市场”,加强市场信息平台和经纪人队伍建设,将阜新建设成为辐射我国北方地区的肉驴集散地。

  姚志平认为,我国具有丰富的“驴文化”,要挖掘、转化和运用“驴文化”,使其成为发展肉驴产业的动力。“驴的品格”是吃的少、吃的粗、效益高,抓肉驴产业,要具有“驴的品格”,甘于奉献,少需求,少索取,多回报,多贡献;要发扬“驴脾气”,驴的脾气特点是犟,对认准的事,对正确决策,就要扎扎实实,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直至实现目标;“驴劲”就是耐力,抓肉驴产业,要有“驴劲”,要巧使“驴劲”。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