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有机雷笋”寻求加工合作

2008/4/10 15:25:14 来源:网友

    一声春雷之后,满山遍野的竹笋破土而出,这就是雷笋名字的来历。雷笋因笋质鲜嫩味美,被誉为“江南第一笋”。每年的三四月份,是雷笋的旺产期,这段时间原本也该是雷笋的销售旺季,可泰顺县司前镇“农友”笋竹专业合作社的种笋大户陈宪利,面对堆积的竹笋,却在寻求合作伙伴,对雷笋实施深加工,以此提升雷笋的附加值和谋求更大的市场,既帮助他们渡过眼前的难关,也为来年雷笋基地的拓展创造先机。

  在雷笋基地,记者看到许多笋农围坐一起,正在处理刚从山上采摘来的新鲜雷笋。他们用小刀在笋壳上轻轻划开一道口子,手再用力一捻,鲜嫩的笋肉便脱壳而出,幽幽的笋香扑鼻而来。

  “雷笋的蛋白质含量为2.74%,在蔬菜中数一数二。它的脂肪含量、无机元素也高于常见蔬菜,而且还含有18种氨基酸。所以雷笋的营养成分是非常丰富的。”2000年的时候,陈宪利正是因为看中了雷笋的价值和人们对雷笋的需求,承包了600亩山地,从临安引进优良的品种,搞起了雷笋种植。

  “我们这里种植雷笋是有资源优势的。”陈宪利介绍说,他的竹园属黄泥深土壤,PH值适中,是种植雷竹笋的最佳土质,而且还一直坚持不用化肥,使用农家肥,所以出产的雷笋个大、肉白,特别鲜美。经过几年的发展,“农友”不但成为温州目前规模最大的雷笋基地,还凭借自己良好的生态环境,通过杭州万泰认证公司的认证,获得了“有机雷笋基地”的称号。

  可是“农友”却在今年遇到了困境。往年该基地雷笋的销售都以泰顺市场为主,由于今年竹子成林多,雷笋的产量比去年翻了一番,泰顺市场已经不能消化每天3000公斤的产量。可是,这些产量又没有达到打开外地市场的要求。同时,基地坚持使用有机肥的做法需要很多时间和精力,成本也高,受到外地竹笋的低价冲击,雷笋便出现了滞销。

  新鲜的雷笋从采摘到上市销售的最佳时间只有两天,时间一长,雷笋的颜色就开始变黄变暗,口感也没那么爽口鲜美了,滞销的雷笋只能粗处理晒咸笋干用。“现在我们最希望找到一些食品加工企业进行合作。”合作社的另一位负责人林巧文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一公斤的鲜笋只能卖三四元,如果做成真空包装的油焖笋,就可以卖到50元一公斤,“这样不但能解决雷笋销路的问题,还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农友”基地明年雷笋的日产量,预计可以达到5000公斤,这样就能保证外地客户的需求。而且随着企业的发展,加工设备相应到位,雷笋保质期短的问题也能得到解决。林巧文表示,今年是“农友”发展的关键一年,撑过去了,合作社明年就可以大踏步前进。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