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中国油菜之父”的隐忧(3)

2008/4/16 11:22:53 来源:网友

    提高油菜产量事关国家战略

  官春云多年来一直呼吁,能在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诸省,拿出3亿多亩的土地种植油菜。这样,中国油菜产业足以应对食用油价格起伏。

  官春云这一主张,还基于油菜属于利用冬闲地的典型“养地作物”:油菜根系能向土壤中分泌有机酸,促使土壤变得肥沃。油菜根茎加上果壳、落叶、落花,每季能给每亩土地带来700公斤以上的有机质。在洞庭湖区,农民有“一亩油菜肥三亩地”的说法。

  在位于湖南农业大学一隅的实验基地,官春云告诉记者,他研究出的杂交油菜优势品种,亩产能达到268公斤。

  但谈到现实的情况,官春云颇感忧虑:目前,中国油菜种植面积1亿多亩的状况,多年来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在很多年份,如果没有涨价行情支撑,种植面积还会走低。至于产量,在湖南这类“高产”省份,平均亩产也不过110公斤。

  “广种薄收是普遍现象。”官春云叹息。

  把冬闲地利用起来,进而将亩产提高到试验田产量八成左右的水平,即200公斤,中国优质植物油供求状况,将发生很大的变化。

  官春云认为,难以达成上述目标,从根子上说,是油菜属于适宜规模化连片种植、统一管理的大宗油料作物。而长江流域油菜产区,却是一家一户小规模的传统生产方式。

  官春云说,他们目前在湖南建立了一个面积2万亩的示范基地,推广机械化生产、统一标准化管理。采用这种生产方式,比普通散户经营生产成本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产量则要高出目前平均水平很多。

  但这种万亩级的示范基地,前提是将农民的土地大规模流转、集中起来。官春云指出,这样做最大的障碍是,农民利益诉求纷繁复杂,很难就某种产业达成广泛的一致。加之南方耕地丘陵众多、水网纵横,产业化的油菜种植,目前还只是科学家的一个愿景。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