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国际大米价格涨势难遏

2008/4/19 10:50:45 来源:财经

    受中国等大米出口国限制出口政策影响,国际大米供求继续紧张,大米价格再度创历史记录

  【《财经网》专稿/记者 张环宇】受主要产粮国限制粮食出口的影响,国际大米期货价格连续五天上涨。4月17日,芝加哥商业交易所5月大米期货合约盘后报价最高升至24.235美元/美担(1美担合100 磅或45.359 千克),升幅高达4.01%,并再度创下历史高点。

  由于中国、越南、印度、埃及等主要大米出口国近几个月纷纷限制大米出口以保证本国供应,大米价格一直保持上涨势头。

  大米进口国已面临困难。此前不久,菲律宾举行的大米进口投标仅获得32.5万吨供应,比政府的目标低三分之一。而大米出售的平均报价已经高达1046美元/吨,比3月上涨近50%。

  美国农业部此前发布报告预测,2007/08年度全球稻米产量为4.2294亿吨,比上年度增长1.1%,消费量为4.2253亿吨,增长0.6%。全球稻米库存消费比为17.8%,降至1976/77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由于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世界许多国家均面临较为严重的通胀,即使欧美这些食品占消费者价格指数(CPI)比重不大的国家,也已经开始体验到物价上涨的压力。美国3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欧洲昨日公布的3月消费者物价调和指数(HICP)也冲高至3.6%。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物价的不断走高令政策回旋余地进一步变小。

  国际米价上涨刺激了中国的出口。据海关统计,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出口稻米34.5万吨,同比增长35.6%,而一季度的整体出口数据更是增加至60万吨,同比增长39.4%。

  玉米的出口却开始出现明显下降,一季度玉米出口仅为8万吨,同比下降97.2%。

  商务部日前出台加强供港粮食及其制粉出口的新规,严禁企业以任何形式将供港大米及受管制的制粉出口至其他国家和地区。同时,为防止大米通过香港转口“曲线出口”,商务部甚至还要求香港进口商必须定期向特区政府申报从内地进口大米的数量,并承诺进口本港的大米不得转口,仅供本地销售。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4月14日预计,2007/08年度世界粮食产量为20.84亿吨,消费量为21.05亿吨,当年产需缺口2100万吨。从库存情况看,由于粮食连续几年产不足需,世界粮食期末库存连年下降,预计2007/08年世界粮食期末库存为3.14亿吨,期末库存消费比为14.9%,为近20年来最低水平,不足世界人口两个月的消费量。

  她认为,由于2007/08年度世界小麦、玉米、大米、大豆等品种产需仍存在缺口,库存有所下降,预计国际市场粮价将继续保持高位运行的态势,价格还有进一步上涨的可能。

  她提出,中国政府已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农业和粮食生产发展,如增加农业投入252.5亿元,主要直接补贴农民,提高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等,同时,政府在粮食流通领域将采取中央储备粮跨省移库等举措,确保国内粮油供应和市场稳定。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