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米老大”泰国为“假缺粮”犯愁 孟加拉国土豆救急

2008/4/23 10:21:02 来源:新华网

    “米老大”泰国为“假缺粮”犯愁

    数据显示,2006年9月18日,泰国100%二级白米离岸价格每吨仅为320美元。而在今年4月10日,同类米价已涨至886美元。

    然而,国际市场米价的飙升速度远远超过泰国米农的收益增长。包括出口商、碾米厂等大米生产、加工、出口诸多环节如今都在抱怨米价高昂,泰国政府近来也就米价上扬召开多次紧急会议。作为全球第一大大米出口国,泰国也开始为大米涨价而发愁。

    泰国现有优质稻田1.6亿亩,年产稻谷近3000万吨,碾为成米2000万吨。去年泰国出口大米890万吨,国内消费650万吨,收入国家储备粮仓220万吨,其余深加工为米类食品。仅大米出口一项,就为泰国创汇近40亿美元,连续十年位居世界大米出口首位。

    自去年越南和印度相继出台大米出口限制措施以来,泰国大米行业一度兴奋不已,各国订单接踵而来。去年,泰国原计划出口大米750万吨,但最终实际出口达890万吨。今年1月和2月,泰国大米月出口历史性地突破100万吨大关。

    不过,进入3月以来,大批积压订单反倒使泰国大米出口商犯了愁。因为出口商从碾米厂或者收米商那里收不到米,或者买进米的价格要比期货订单的价格高出许多,一些出口商已经出现无法按期交货而被罚款的事件,泰国大米出口面临米源紧张问题。

    而泰国米农手中也没有米,因为一些米贩和收米商见米价飙升便在今年1月和2月间提前与米农签订赠送化肥等优惠合同,有些议价能力较低的米农甚至已经提前将下季稻米售给了收米商。普遍存在的收米、囤米问题直接导致泰国面临出口和国内供应双重难题。

    但泰国政府在面临米源紧张的情况下并没有草率作出限制出口或者开放储备粮的决定。总理沙马认为,限制出口或者开放储备粮只能应一时之急,还可能因不法分子倒卖或者钻政策空子而使政策失效,只有通过制定行之有效的行业政策,才能解决目前认为因囤积而引起的“假缺粮”问题。

    ■争论

    生物燃料成热议话题

    粮价飙升让生物燃料成为热议话题。

    英荷壳牌石油公司首席执行官范德伟20日说,推广生物燃料无助于解决全球能源问题。

    卡塔尔副首相兼能源、工业大臣阿卜杜拉·本·哈马德·阿蒂亚用语更激烈:“现在世界面临食物短缺问题……错不在石油,错在生物燃料。”

    面对有关巴西生产生物燃料导致粮价上涨、危害环境的责难,卢拉20日再次予以反驳。

    “实际上一些贫穷国家仍有大量适于耕种的土地,”卢拉说,但这些国家的农业发展潜力因发达国家对本国农业补贴而受到遏制。“乙醇生产和粮价危机无关,”他19日说。

    为增强能源安全,美国、巴西和欧洲联盟等大力发展生物燃料工业。美国主要利用玉米生产燃料乙醇,巴西主要用甘蔗生产乙醇,欧洲则用油菜籽生产生物柴油、用小麦等生产乙醇。

    联合国食物权问题特别报告员让·齐格勒17日更批评说,鉴于推广生物燃料影响到全球食品价格飙升,大量使用粮食制造生物燃料已构成“反人类罪”。

    ■应急

    孟加拉国土豆救急

    据新华社电面对国际市场上大米和小麦价格猛涨,孟加拉国政府下令,改变部队饮食结构,在现役军人等所有服役人员的膳食中增加土豆的比重。

    土豆不是孟加拉人的传统主食,但由于粮价猛涨,孟加拉国军队不得已开始用土豆救急。路透社17日报道,孟加拉国陆军参谋长穆因·艾哈迈德和看守政府作出了这一决定,陆海空三军以及包括警察在内的其他服役人员都必须多吃土豆少吃粮。这些服役人员总人数超过50万。

    孟加拉国看守政府农业顾问乔杜里·萨贾德·卡里姆援引艾哈迈德的话说:“不管军衔高低,目前每位军人每天食物中都包括125克土豆。”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