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全国粮库“摸底” 粮食局派出“查粮队”

2008/4/29 14:33:37 来源:第日经济新闻

  全国政协委员袁隆平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严厉警告“很多地方国家粮库存在严重虚报现象”,“两会”后媒体调查果然发现,安徽当涂的粮食储备严重亏空,国家储备粮遭人倒卖牟利。在舆论追问下,国家粮食局副局长郄建伟称,已派出调查组赴安徽当涂调查粮库问题。

  郄建伟还称:“粮库常态是应该有粮食的,但粮库没粮食本身不能说明问题。都说粮库没粮食好像是多大的问题,这其实不是;如果粮库应该有粮食,但它没粮食,这才是问题。”

  燕云飞:公众或许更相信袁隆平

  根据郄建伟的表态,调查虽然刚刚开始,但结果似乎已跃然纸上。因为在调查开始之前,国家粮食局为真实结果出笼不自觉地预设了两个重要的不利因素:一个是问题尚未查明,关乎粮库亏空的释疑已经让调查很难定性;一个是错失调查良机,在媒体披露后无论是否声明调查,都给了粮库开展“自救”的信号。

  郄建伟所指的问题逻辑是:在应该有粮的时间节点上,粮库没有粮食才是问题。理论上或许成立,但付诸现实却很难讲得通。一方面,按照《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规定,储备粮实行均衡轮换制度,但每年轮换的数量一般为储备粮储存总量的20%至30%。也就是说,不可能出现粮库没粮的一个时间节点。另一方面,按照粮食局官方文件,每年8、9月份是主产区夏粮和早稻收购旺季,也是各地储备粮轮换高峰,粮食库存数量变动频繁,但媒体对安徽当涂国家直属粮库的调查是在4月1日,其时的调查显示这个设计库存量为10万吨的粮库,只有不到1万吨粮食。在非储备粮轮换高峰期出现严重亏空,不是“不能”而是“很能说明问题”。

  储备粮管理所隐藏的“双重套现”问题:向上虚报库存骗取国家保管费,向下通过倒卖“不允许动”的储备粮或出租粮仓赢利,不时随着腐败案件而暴露出来。面对媒体的调查结果,有关部门的直觉反应首先应该是尽快落实真相,而非口头上的释疑。但遗憾的是,对应批评的口头释疑在调查组刚刚动身的时候即已抛出,其所传递出的自辩信号让公众对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不免担心。

  更关键的是,袁隆平委员的提案建议“要微服私访,大张旗鼓去检查怎么看得出问题!”以时机来看,其时是展开调查的最佳时间,而今媒体已有调查报道,粮食局又声明调查,真相恐怕早已经被粉饰了。袁隆平3月20日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今天通知你,明天要到你仓库看看,他们完全可以把其他粮仓的粮食调过来。”应对检查之驾轻就熟,使检查很难奏效。或许,有太多的公众会相信一位将所有的热情和智慧都献给粮食事业的老人。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