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绵阳已有2000余家餐饮经营单位恢复营业

2008/5/19 10:24:25 来源:网友

  昨天上午,当第一缕阳光照进绵阳市区大街时,“剑门豆腐”食店的老板娘迎来震后的第一拨客人。随后,食客越来越多,这是很多人4天来首次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截至昨天下午6点,绵阳市区100余家食品企业已恢复馒头加工,已有2000余家餐饮经营单位恢复营业。绵阳这座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范例城市,正渐渐恢复生机。

  小店买卖维持原价

  经过几天的紧急救灾,绵阳市区情况已大大好转,水、电、气已基本恢复供应。

  前天,花园西街的郭记锁具店开始震后第一天营业,店老板昨天被安排去帮一位老人开锁,可怜的老人已两天没吃没喝,这给店老板触动很大。“大家很不容易。”他说,虽然批发市场的原材料价格涨了,但自己宁可不赚钱也要维持原价。蓝精灵母婴用品店卖矿泉水的老板也维持灾前价格,“发灾民的财,良心不安”。

  在绵阳长途车站,一位来自美国的大个子正等开往重庆的长途车。他是绵阳市一所双语学校的教师,他决定去投奔朋友。到重庆的车每小时一班,在开始售票一小时后,车票便已售罄。车票是一张白条,写了时间,盖着公章。通往每个地点的车牌前,都是背着大包小包的乘客,逐渐恢复正常的交通能让人们尽快和家人团聚。

  的哥加入志愿者行列

  绵阳街道上的出租车也多了起来,不少出租车的车身上贴了醒目的“志愿服务车”标识,任何灾民或救灾者可免费乘车。出租司机陈晓东说,截至昨天下午4点,他已免费运送20车次客人。来自贵阳、重庆等地的出租车也出现在绵阳街头,这些千里迢迢赶来的热心司机,热情地将每位灾民送往目的地。

  在绵阳市人民医院,众多市民为伤员熬粥,免费送给伤病员。发现有记者拍照,他们用手挡住脸,“别问我名字,就是个绵阳市民。放心,粥是自己熬的,绝对卫生”。15岁的绵阳二中初三学生张芮,听当医生的妈妈说医院特别忙,第二天早饭都没吃就到医院做起志愿者,“

  大家有困难,就相互帮助一下”。在通往每个灾民聚集点的道路上,都是背着饮用水和食物的市民,很多人送到目的地后便悄然离去。

  在城市各个角落,人们悄无声息地作着自己的贡献。人性,在灾难面前得到最充分的彰显。

  房屋“体检” 市民返家

  昨天上午,市民李先生带着家人,抱着被子回到家中。“回家的感觉真好!”李先生说,他家的房子经专家检查后确定“可以使用”。从昨天开始,绵阳市区许多市民已陆续返家,结束了露宿街头的生活。

  据绵阳房屋安全管理办有关人士介绍,从前天开始,由四川省建设厅牵头,从全省各地抽调了包括设计、监理等单位的技术人员组成“震后房屋检查工作组”,对绵阳市区内的房屋进行“体检”。据介绍,检查组对接受检查的房屋分为4个等级——可以使用、加固后使用、停止使用、拆除,并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加以区分。专家组每检查完一栋楼房,经分析后做出等级鉴定结论,由技术人员签字认可,然后贴上等级标识。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