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洞庭样本:高粮价为啥农民赚不了钱?

2008/6/21 9:19: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按:一边是高粮价,城乡居民怨声四起;另一方面,农民却还是不愿意种粮,赚不了钱。好奇怪的现象,是什么原因呢?

    农业部提出今年粮食生产要保持去年水平。在益阳市,对出现抛荒的惩罚,提升到了党纪、政纪处分的高度。

  “粮价确实是涨了,人家都以为我赚了钱,但是涨幅不大,成本也涨了一大截,我的投入也很大。”

  “平均每百斤粮食,贩子可以赚10到20块,到普通老百姓手里却只有1到2块。他们赚得太多了!”

  近几年粮价涨了,但是老汤仔细算下来,各种成本涨得也很惊人,没有人愿意要,后来只好按户强行分下去

  记者 魏黎明 湖南洞庭报道

  农民(资料图)

  地处“八百里洞庭”交叉水网中的湖南省益阳市,是全国知名的水稻丰产区,自古便有“洞庭熟,天下足”美誉。如今,这片肥沃的土地生养着约460万生民,其中约7成是农民。

  在粮食连年丰收的基础上,农业部提出今年粮食生产要保持去年水平。在益阳市,对出现抛荒的惩罚,提升到了党纪、政纪处分的高度。这在今年出台的 《益阳市耕地耕作管理暂行办法》里写得清清楚楚。

  在此情况下,无论是普通农户还是种粮大户,只要能让地里长出庄稼,都被寄予了厚望。

  然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的研究员们仍不放心。日前,他们走访益阳,带着一个大大的疑问:农业部的目标到底能不能实现?

  “种地发不了财”

  今年46岁的刘进良,一身深色西服,手挎黑色公文包,显出与周围乡亲不一样的身份,但脚上踩着的一双黄色塑料拖鞋还是暴露了他的农民本色。

  尽管如此,十里八乡的乡亲都叫他“刘总”。2003年,刘进良举债承包当地3000亩抛荒稻田,至今共承包土地3700亩,是益阳市面积最大的种粮大户。去年,刘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大户十大标兵”。

  “那么多地荒了太可惜,我感觉种粮还是能赚钱。”刘进良解释自己当时的“壮举”。2003年,正是粮价由低到高的转折期。

  骑上摩托车,刘进良带着记者在牌口乡和欧江岔镇的十几个村子里转了一大圈。一路上,他东指指,西指指,“这一块是我的,这也是我的”,神情就好像一位出巡的皇帝。

  刘进良的家乡益阳市赫山区牌口乡利兴村位于洞庭湖区。这里十几年前还人烟稀少,大量天然形成的湖区土地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村民。村民自垦出大量土地,这些土地称为“甩亩”,区别于进入国家册定的“正亩”。刘进良承包的大多是这些地势较低的“甩亩”。

  经过张家塘村,刘进良指着一大片低洼地说,“这里原本都是良田,几年前种粮不赚钱,村民在这里挖塘种藕,后来荒废了”。

  他下车,沿着刚开挖的排水沟一路走向田的深处。自附近村雇请的工人正在工作,刘进良一路走,一路交待注意垒好沟堤。

  土生土长的刘进良是种田的好把势。每天,他都要看天气预报,还自己“看云识天气”,以此决定何时播种,何时插秧,村民们大多跟着他有样学样。

  他当过兵,做过17年村干部,还贩卖过几年粮食,丰富的经历令他颇具“强人”特征。通向他承包田的一条灌溉渠必须经过一农户的稻田,多次协商未果,僵持之下,他塞给包工头1000元钱强行挖了开来。

  在刚开挖的水渠边,湿润的泥土厚厚地压在刚刚长成的秧苗上。“不这么干,耗不起!”刘进良说,“当然我给了他(稻田主人)足够的补偿。”

  在种地上,刘进良很舍得投入,花一大笔钱购置了拖拉机、旋耕机、收割机等等,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耕种。

  在村人眼里,刘进良是“大老板”,“有钱”。但只有刘进良知道自己其实是在“硬撑”。

  大面积种粮几年来,刘进良的收入几乎全部投入再生产。落进腰包的,除了囤着的100多吨优质稻,就只有30余万元的欠条。

  如今,刘进良承包每亩土地,须每年向户主付费300元。今年,他申请到130万元工程费,经一些部门转手后只收到80余万元。据称其余部分用于工程招标费以及相关部门出车费,等等。

  “粮价确实是涨了,人家都以为我赚了钱,但是涨幅不大,成本也涨了一大截,我的投入也很大。”刘进良说,“种地发不了财,我现在是没有办法,开头了就回不去。”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