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洋奶粉”涨价的启示(2)

2008/7/8 15:01:48 来源:网友

    正是由于有消费者的追捧,才让“洋奶粉”不太担心因为涨价而流失客户。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高档婴儿配方奶粉的市场规模已达到50亿元左右。在这个利润相对丰厚的市场中,“洋奶粉”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掌控着九成左右的市场份额,产品的利润空间、定价主动权也相对较大。

    而这一优势的取得则源于“洋奶粉”对中国市场的深谋远虑。早在我国加入WTO谈判过程中,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奶业生产大国就盯上了中国市场。当年,绝大多数中国人还没有消费奶制品的习惯,因此在谈到奶制品关税时一降再降。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之所以抓住奶制品关税与中国谈判,是因为他们把目标锁定在中国下一代身上。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负责人预计,今后10年,我国生育水平将逐年回升,形成生育小高峰。而今看来,外国人十几年前的深谋远虑取得了成功。

    取长补短,洋奶粉涨价启示

    在近期一些原材料涨价的背景下,某些商品价格上调本身不是新闻,但此次“洋奶粉”涨价却为何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呢?原因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提前散布涨价信息。早在3月份,一些商家就提前发布了奶粉涨价的信息,到了4月1日这天果然传闻成真。曾经呼吁严查方便面价格联盟的邱宝昌律师认为,这种提前发布涨价信息的行为,使得产品在短期内的销量大幅提高,商家可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这种行为实际已影响到市场的正常秩序和定价机制,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邱宝昌表示,在我国《价格法》第十四条中提到,经营者不得有八种不正当价格行为,其中包括“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高上涨”。

    其次是钻国家价格政策空子。今年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对部分重要商品和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价格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其中就包括奶制品在涨价之前需向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物价部门报批。但由于目前国家发改委对乳品的价格备案主要以液态奶为主,并没有对奶粉尤其是进口品牌奶粉做出相应规定,因此,此次“洋奶粉”涨价之前并没有向国家和地方的相关物价部门报批,自己说涨就涨了。

    第三是国产奶粉和“洋奶粉”之间的差距。本来这次“洋奶粉”不断提价,可以成为国内乳品企业拓展市场的一个好机会。但来自各地零售市场的信息也显示,此轮奶粉价格上涨,基本上以进口品牌奶粉为主。到目前为止,国产品牌奶粉大多表现谨慎,即使有部分品牌跟进提价,价格上调的幅度也不及进口品牌。

    业内人士介绍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国产奶粉与“洋奶粉”之间的差距所致。国内企业往往跟着人家在各种添加物的功能上做文章,缺乏制造“低热强度奶粉”的工艺技术。另外,国内良种奶牛比例较低,虽然近年来我国大力引进和推广良种奶牛,但仍然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也制约了国内乳制品的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加之近年来,市场行业规范缺失、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集中度低,也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还有一点值得深思的是,很多进口品牌奶粉不仅仅单纯在产品上下工夫,还通过品牌营销策略为消费者提供了较高的品牌综合价值。

    一些专家称,这次“洋奶粉”涨价风波给我们的启示是,国家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对包括“洋奶粉”在内的奶制品价格备案措施,并对非法哄抬物价行为进行依法严肃查处。同时应取长补短,抓紧提高奶源质量和加工工艺技术水平,还要学习洋品牌的营销策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