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市场动态 > 正文

粮食危机与中国应对

2008/7/26 10:02:14 来源:证券时报

   从供需情况看,中国的粮食自给没有问题,但这是一种弱平衡。我们看到,中国的耕地正在被侵蚀,18亿亩耕地的红线能不能保住、能保到几时都让人充满担忧。此外,在公民选择越来越大的情况下,长期低廉的农产品价格已不能让农民安于土地、安于种植粮食。显然,过低的粮食价格极可能影响我国粮食安全。这一点中央政府不单承认,还有意逐步加以理顺。在当下对通货膨胀仍有较多担忧的情况下,提出逐步理顺粮食价格,显示出粮价在粮食安全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仿佛又回到了“饥饿时代”,去年以来,全球频发粮食危机和由此引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动乱。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称,已有37个国家爆发粮食危机。拉美国家海地总理在饥饿国民的指责声中下台;从莫桑比克到印度尼西亚,从科特迪瓦到塞内加尔,到处都有饥饿人群走上街头示威。在埃及,在喀麦隆,粮食引发了示威和暴力冲突。7.5万名墨西哥人走上街头,抗议玉米饼等涨价。在越南,农民开始拿起猎枪日夜守护庄稼。巴基斯坦和泰国更是已派出军队来保卫农田和粮仓。发达国家也受到影响:粮食自给率只有40%的日本,有些超市出现了部分食品断货情况,这是40年来该国第一次面对食品短缺危机。

    短缺背景下,价格飞涨。截至今年2月底,过去3年国际小麦价格上涨181%,食品价格整体上涨83%。3月至4月两个月,国际大米价格猛涨75%。与现货市场的紧俏一样,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期粮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粮价高涨时,世界粮食储备却直线下降。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目前全球粮食储备已降至自198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只够维持53天,远低于去年初169天的水平。而国际公认的安全储量是至少满足70天的需求。

    那么,中国呢?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拥有九亿农民。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那场让世界震惊的伟大改革,“大包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给中国农业新的希望。但,近30年过去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却放弃曾视为生命的土地,远离了曾经日夜厮守的村落和熟悉的农事,宁可忍受寂寞、屈辱与歧视,也要涌进城市当民工。

    家乡的麦苗地在荒芜,有的已经被高楼大厦所替代。农民的种粮意愿大幅削弱,转而追求身份的转变,其内因是什么?中国的粮食产量尽管在递增,但远远赶不上正在增长的需求速度。

    2000年,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含着泪水给国务院领导写信:现在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一个基层干部的泪水揭示了中国农业的险境。

    2008年7月初,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 “安全”已经成为极具分量的字眼,危机感似成燃眉之势。

    那么,什么因素使危机集中爆发?中国应对之策透露政府对农业问题怎样的决心?未来解决中国粮食危机的关键“棋子”该往什么方向走呢?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