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乳制品业:污染奶粉事件引发乳品诚信

2008/9/18 14:23:33 来源:网友

  2008年9月16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全国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含量抽检的阶段性结果:专项检查109家婴幼儿奶粉生产厂家491批次产品,有22家企业69批次产品检出了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22家企业名单中包括伊利股份、蒙牛乳业、三鹿、江西光明英雄、雅士利等知名企业。三鹿“奶粉污染”事件上升为中国乳制品行业性危机。我们认为:此危机将严重损害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乃至其他乳制品)消费信心,中国乳业将进入低迷期,维持行业“中性”评级;下调乳业上市公司:伊利股份(600887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光明乳业(600597 股吧,行情,资讯,主力买卖)投资评级至中性。

  评论:

  三鹿集团原奶检测不严引发重大食品安全事故。08年9月11日,三鹿集团发布产品召回声明,称8月6日前出厂的三鹿婴幼儿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经测最高含量达每公斤2563毫克)。据资料介绍,三鹿奶粉污染事件起因为黑心奶农将三聚氰胺(富含氮元素,可蒙骗蛋白检测设备)掺入蛋白含量不合格的原奶出售所致。

  该物质可能导致婴幼儿肾尿道结石、肾衰竭等症状,严重的导致死亡。中国政府已认定该事件为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并于13日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开展全国范围紧急救治。国家质检总局9月16日阶段性检测结果显示,包括蒙牛、伊利、圣元、雅士利等著名品牌在内的22家乳企发现“污染奶粉”。在河北、天津、山西、江西、陕西、内蒙、广东、湖南、黑龙江、山东、上海等11省市22家企业的69批次婴幼儿奶粉发现含有三聚氰胺。“污染奶粉”事件已上升为全国性乳品食品安全事件。

  行业性诚信危机导致乳品需求增速大幅下降,维持中性评级。此次“污染奶粉”事件,分布地域广(从黑龙江到广东),涉及品牌影响大(绝大部分主要乳品品牌,包括蒙牛和伊利)。这样大规模的黑心奶农掺假和工厂检测能力缺失,将导致全社会对奶农和乳企的质量信任跌至冰点,将严重打击消费者信心,对国产乳品的质控能力失去信任。此外,还将进一步增加国际社会对中国食品的质量忧虑,对食品出口带来负面影响。奶粉出口数量将大幅下降,国产乳品的市场需求进一步下降。本土乳业将遭遇消费诚信危机和进口奶粉替代的冲击,市场需求增速预计将大幅下降,同时受政府加大监管力度、追加质检投入等成本上升冲击,乳品行业景气程度将明显下降。

  乳企激烈无序竞争是安全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03年以来,乳企纷纷大幅扩产,却没有相应建设奶源基地。原料供求变化剧烈,导致抢奶倒奶现象交替发生,奶农利益无法保证,利润分配和风险承担机制被扭曲,行业并没有进入健康安全发展轨道。由于进入门槛较低,行业集中度提升并没有改变激烈价格战局面,行业毛利率不断下滑(自03年2月26%降至08年5月21%)。激烈无序竞争导致了部分奶农和乳企忽视了食品质量控制,“污染奶粉”事件是该现象的必然爆发。

  行业转机:政府加强奶源基地管理、提高进入门槛。在今年公布的《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中,国家已开始重点关注奶源建设,提高进入门槛以淘汰落后产能。我们预计,此次事件发生后,在即将出台的《食品安全法》中,有可能加大对违反食品安全的处罚力度;政府也将会出台更严厉食品安全监管政策;此外,高精度检测设备和质检能力必然成为乳业准入门槛之一。上述措施有助于恢复乳品市场信心,但由于乳企调整奶源基地和采购检测模式的涉及面广,添置检测设备、提高质检能力也需要一定时间。因此,预计国内乳制品行业将面临较长时间的需求低迷,行业景气恢复需较长时日。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