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太空种子”被商家利用 专家澄清误区

2008/10/21 15:43:28 来源:新华网

   神七返回后,各类“搭载”种子也返回实验室,经过太空环境的刺激使植物种子基因诱变后,相关部门开始进行地面选种,选择需要的诱变种子进行培育,形成太空食品。于是,人们能看到大个头的青椒、南瓜等。但是,一些商家打着“太空种子”或“太空食品”的旗号诱骗大众。昨日,南昌县的王先生投诉说他买来的“太空种子”,经种植后发现长出来的豆角与一般的豆角无异。为此,记者采访太空育种专家,专家澄清了大众对太空食品几个常见的误区。

    育成太空种子需历经多年

    江西省农科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诚说,很多人以为种子随飞船上天绕一圈后就变成太空种子,其实并非如此。搭载种子要经过几年时间反复培育筛选后,基因优良稳定者才可以成为太空种子。

    在成为搭载种子前,要经过一系列的筛选。搭载种子必须是遗传性稳定、综合性状好的种子,这是保证太空育种有意义的首要条件。

    张诚说,利用卫星或飞船等太空飞行器将植物种子带上太空,在太空环境条件下,如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弱地磁场等因素对植物种子刺激,进而导致植物种子基因变异,再返回地面进入实验室筛选。

    在太空中的植物种子基因诱变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好,有的变差。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航天育种中心刘录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诱变表现得十分随机,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预见的。

    张诚说,实验室组织培育,不断从每代中选出优良组织培育,淘汰基因不稳定或不符合经济性状的组织,最后剩下的才算是基因变异符合条件的,才是真正的太空种子。所谓经济性状,张诚说,那是指符合要求的,就是我们希望这粒种子以后能长出什么样的植物,比如对南瓜的需求主要是瓜囊和瓜皮之间的肉,具有经济性状的南瓜种子长出的南瓜就具有相当多的南瓜肉,像巨型南瓜。

    太空食品并非全是“大个头”

    在向大众宣传中,都突出了太空食品的“高大”,于是在大众思维中形成这样一种定势,认为太空食品就是体形巨大的食品。

    太空食品并非都是大块头,食品的个头大小是根据需要来确定的。张诚说:“选择什么样的个头,主动权在我们手里,如果我们需要大面积大产量生产茄子,就可以选茄肉少的小茄子,这样既不浪费资源,又可以满足需要。所以太空食品的个头要看实际需要而定。”

    太空食品不会影响健康

    许多人在市场上看到诱人的太空食品,但转念一想觉得太空食品是基因变异的结果,吃了以后可能会危害身体健康。其实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太空食品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它的变异只是实际生活需要的结果。

    张诚说,种子基因每一代都在变异,每一代的基因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变化,只是变异所需时间不同。在地表和太空这两个不同的环境中,种子基因变异的速度不同,在太空特殊环境下,种子基因变异速度加快,在短时间内就可完成不定向变异。而这种变异在地面则需要很长年月,航天育种只是加快了生物的变异过程。(杜金存 张秀峰)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