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媒体解析“鸡蛋问题”:食品安全需“乱世用重典”(5)

2008/11/1 8:44:14 来源:新华网

    商户:

    于颖(深圳福田农批市场鸡蛋批发商):

    今天的订单来看,好像就减少了三分之一,产地那边在掉价,因为大伙儿都在观望。

    解说:

    而公众的目光则更多地聚焦在这个小小的三聚氰胺上,人们对它恐惧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的困惑,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化学物质?它从哪儿来?又怎么会在不同的食品中都被使用?

    《南方日报》对此专门做了一篇调查,其中对三聚氰胺在饲料行业中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做了详细介绍,得出结论说,在动物饲料中加入三聚氰胺已经是公开的行业秘密,五年前从水产养殖业开始,后逐渐向畜禽养殖的行业蔓延,并称,加入三聚氰胺基本都来自于化工厂废渣。

    虽然这些调查结论的准确性还有待考证,但无疑,继奶粉事件后,此次的鸡蛋事件更加加剧了人们对于三聚氰胺的恐慌,许多人也开始把不满情绪转向三聚氰胺的制造者。几天前,有网友突然在网上发帖称,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质,是中科院两名专家的研究成果,这立刻引起了轩然大波,网友们纷纷开始对事件进行调查,随后,两位专家和中科院新闻发言人分别出面澄清,否认自己和三聚氰胺有任何关系。显然,在食品行业接连遭遇信任危机的现在,谁都不想跟这个三聚氰胺扯上什么关系,然而无法否认的是,它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而当记者在网上搜索由三聚氰胺变身的饲料添加剂——蛋白精时,发现用于制造动物饲料的蛋白精其出售和求购的信息仍然还有很多。

    短短一个月,三聚氰胺已经给我们太多冲击,而在接连的震惊和愤怒过后,也许现在人们最为关心的是,这个三聚氰胺究竟还会在多少食品里找到它,还将有多少行业被它冲击,而我们又该怎样做才能彻底打败它?

    主持人:

    关于这个三聚氰胺,我们现在马上连线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马秋刚先生。

    马先生,您先给我们解释一下,因为刚才我们提到了一个《南方日报》经过调查以后得出一个结论,他说在动物饲料里面加三聚氰胺已经是公开的行业秘密,据您了解到的情况,这是不是失实情况?

    马秋刚(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

    主持人您好,是这样的,据我们了解,现在资料来看,三聚氰胺如果说是个普遍现象,我认为还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应该说是有一些不法的企业和个人的行为,但是影响的面是非常广的,这里面包括我们国家的饲料卫生标准缺乏这个指标,造成这样一个结果。

    主持人:

    像这次蛋里面发现三聚氰胺,经过企业的调查包括各方面的调查,是因为在饲料中添加了三聚氰胺,这种对饲料的监管,您觉得在哪个环节上是最薄弱的?

    马秋刚:

    现在是这样的,我们现在这个鸡蛋里面三聚氰胺的来源其实也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证据,一定是来自于饲料,但是饲料很可能是这里面一个可能性比较大的来源,还有一个来源可能就是畜禽饲养厂里面使用的灭蝇的药物,这也是一个可能的来源。具体到主持人提到的饲料上的环节,我认为饲料原料的流通环节可能是最大问题的一个环节。

    主持人:

    您说详细一点,流通环节,比如说像韩伟集团,他们对于饲料的标准要求是很高的,对于流通环节您怎么解释?

    马秋刚:

    流通环节我主要是指关于饲料原料的采购这个环节,因为现在的供应商是处于一个饲料原料生产企业和饲料产品的生产企业之间的环节,这个环节相对来说,我们的监管难度比较大,因为供应商,个别的供应商抱着船小好掉头,还是转一把就走的心态,它经常为了一些高额的利益,或者为了使这个产品具有价格竞争优势,或者出蛋白的指标具有更大的优势。

    主持人:

    马教授,您的建议,面对这种监管不力的状况,你的建议是什么?怎么改变目前这种状况?

    马秋刚:

    一个是从源头抓,饲料原料生产企业应该有一定的质量检测手段,又知道原料最终销售到哪里去,这样才能对供应商有一定的监管,供应商的环节我们也要加大一定的门坎,不能让没有什么规模的供应商随便进入饲料供应的环节里面,对这些企业要加强监管。

    主持人:

    谢谢马教授。

    岩松,刚才我们说到了蛋奶,接下来人们自然就该担心了肉,也会像比如吃了三聚氰胺的鸡,我们要不要担心,消费者的信心怎么办?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