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杭州新举措:创建粮食生产功能区

2008/11/7 16:42:00 来源:农民日报

  粮食生产如何追求高产高效,最近,杭州出台新举措,用建设工业开发区的理念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同时达到了高产高效和保护耕地两个目的。

  杭州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常年粮食需求总量约340万吨,其中三分之二要靠外地调入,但另一方面,杭州的发展占用了大量耕地,可供粮食生产的耕地日趋紧张。与此同时,因为比较效益低下,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并不高,有限的耕地常常被用来种植经济作物。重重矛盾造成杭州粮食生产举步维艰。

  杭州认为,粮食是特殊的商品,是战略物资,粮食生产事关国家安全,不管是主产区还是主销区,都应该有大局意识,都应该承担起粮食生产的重任。在人均耕地半亩不到,种一亩田还不如打一天工的杭州,要确保粮食播种面积277万亩、粮食总产105万吨,必须创新理念,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创新服务机制,创新投入激励机制。

  此前,杭州扶持粮食生产的资金并不少,但基本都是天女散花、面面俱到,效果不甚明显。资源要素的运用也很分散,各个部门的力量无法集中使用。鉴此,2007年4月,杭州开始推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将资源要素统一调度,进行重点突破。设计思路是:选定连片1000亩以上的粮食核心产区,以建设工业开发区的思路,由政府承担起管委会的责任,最终将其建成为旱涝保收的稳产区、解决季节性抛荒地带动区、先进科技的应用区、统一服务的现行区、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的示范区。

  杭州将功能区的牌子立在田头,便于实施,利于监督。上面标明有功能区的地址,面积,主要种植模式,户数,还有功能区的主要实施内容和目标,包括农田设施配套,高产稳产要求;开发冬季农业,复种指数200%以上;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入社率达65%以上;开展社会化服务,“五统一”服务率90%以上;推广先进技术,主导品种覆盖率90%以上,主推技术到位率90%以上;开展高产创建,实现粮食单产增10%以上,经济效益增8%以上。在牌子的下方,还标明了立项单位、主管单位、指导单位、实施单位。

  各个功能区先天条件有所不同,根据“五大目标”,杭州市政府“缺啥补啥”,设施不完善的就架桥铺路修渠;缺良种良法的,就送科技上门;土地抛荒的,就做好流转工作。。。。。。。生产者则“要啥有啥”。以前,一家一户小农生产无法解决的难题,如今都迎刃而解。特别是“五统一”服务,让农民成了农业产业工人,只要等着秋后点钞票就行。

  功能区建设,资金投入是关键。据了解,杭州将中低产田改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农民素质培训、农机购置补贴等专项资金,有计划地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倾斜,从2008年起三年内,市财政将安排3500万元,用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除淳安县外,其它各区县还将实行1:1配套。经测算,每个功能区的补贴将达到100多万元。

  目前杭州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52个,面积达65641亩,涉及农户25270户。功能区内新建和修复了一大批机耕路、排灌渠;基本消灭了全年抛荒;良种覆盖率几乎达到100%;还成立了43个粮食专业合作社等服务组织,80%以上的农户可享受统一服务。功能区内今年晚稻亩产预计511公斤,将突破五年来一直在500公斤徘徊的困境。据测算,仅晚稻一季,功能区内的农民每亩可增收250元以上。

  推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不仅为杭州完成粮食生产任务打下扎实基础,还切实增加了农民种粮收益,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石国仁是杭州市萧山区河上镇大桥村农民,他家的地早被征用,今年在大西畈粮食生产功能区内流转了四亩地。衣着整洁、背着双手巡田的他告诉记者:今年单季晚稻收入增加了1000来元,早知道功能区内种粮食这么轻松,当时真应该多要几亩地。

  粮食生产功能区是杭州的创新之举,何关新副市长说,在52个功能区成功创建的基础上,这一做法将在杭州层层推开。市里抓1000亩的功能区,区、县(市)可以抓500亩的,乡镇可以抓100亩的。通过普及功能区,在杭州建立起粮食高产、稳产、丰产体系。适当的时候,杭州将提请人大,就功能区进行立法。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