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中国乳业与鳄共舞 谁的眼泪在飞

2008/11/13 10:21:07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中国乳业陷入巨大危机,包括蒙牛等国内龙头企业,都在生死线上挣扎,这为实力雄厚的外资大鳄并购中国乳业、抢占乳业市场提供了机会。”11月7日,著名经济学家、投资银行家孙飞博士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

  并购者在华尔街被称为“门口的野蛮人”。在中国,国际投行们显然已经不满足于在并购中仅仅充当顾问的角色,他们更多的是要扮演投资者的角色。这些“门口的野蛮人”的目光不仅紧盯着垄断型的国有企业,对中国制造的行业龙头也是垂涎欲滴。在中国乳业遭遇“三聚氰胺事件”后,“野蛮人”们在中国的掘金脚步明显加快。

  国际“围猎”已然开始

  近日,就在高盛加快接管陷入“资金断链”困境的太子奶的同时,蒙牛方面因为害怕4.5%的质押股权的归属带来控股权的变化,曝出“万言书”事件,传牛根生泪洒饭桌四处求援。更凑巧的是,伊利被收购的传闻也甚嚣尘上,尽管传闻主角光明乳业(3.58,-0.01,-0.28%,吧)否认了收购一事,但正如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培敏所言,“伊利被收购的可能性很大”。

  从理论上来说,不管是谁,只要通过二级市场的不断增持,就能把目前陷入危机之中的企业巨头收入囊中。乳业市值的大跌,成交量的异动,带来一些关于外资机构增持我国乳业巨头股份的风声。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就曾指出,不排除会有产业资本在二级市场收集筹码、进而对公司提出并购要求。

  这也正如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所谈及的,“在丑闻冲击之下,蒙牛、伊利之类乳制品公司股价近乎崩盘,如果情况继续恶化,未必没有可能落到市值不足净资产的地步。倘若到了这一步,某个投机者出手全盘收购,将这几个公司全部停产,依靠公司账面现金,拆分变卖公司固定资产,已经足够收回全部收购资金,并获取暴利。我们要防止外资趁火打劫。”

  “病来如山倒”,自三鹿挤破三聚氰胺这块脓包以后,中国乳业便开始祸不单行。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教授在清华演讲时就表示,“三聚氰胺事件发生之后,老百姓对于牛奶产生了严重的信心危机,而且结果是很可能全面抵制牛奶,甚至抵制相关食品,只要消费者抵制与牛奶有关的相关食品行业,这些行业一定全线崩溃。”

  三聚氰胺引发信心危机,信心危机的下一步是消费减少,再下一步生产受到影响,再下一步失业,再下一步消费减少形成恶性循环……比起去年的“中国商品安全风波”以及以往的“大头娃娃事件”,中国乳业这次所面临的是“崩盘”的危险,“中国制造”乃至中国国家的信誉也要蒙受重创。

  至此,已有一些乳品企业招架不住而被打倒,这场“严重”的乳业危机可能还会持续到明年。在整个乳业出现全面复苏之前,乳业家们该如何防范风险,才能避免恶意收购,实现合理重组呢?

  “中国企业做营销根本不是从消费者心智出发的,自己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完全是为自己企业利益着想。当你不考虑消费者利益的时候,品牌存在的价值也就大大减弱!”广州资深品牌管理专家梁小平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中国乳业在防范外资的同时,首先要做的是自我检讨。

  “除了金融危机,蒙牛原来快速扩张背后本身就已有问题。”梁小平说。

  爬满虱子的华丽旗袍

  蒙牛的发展最直接的依靠就是对资本资源的整合,尤其是国际资本。摩根士丹利等外资曾先后向蒙牛注入了约5亿元资金,解决了当时蒙牛高速发展对资金需求的后顾之忧。尔后,摩根又推动蒙牛在香港成功上市。白手起家的蒙牛借力资本运作,发展速度之快是其他企业望尘莫及的。然而,“大跃进”的蒙牛似乎缺少了风险防范意识。

  如果蒙牛不去找摩根士丹利抵押股权,怎么会出现股票贬值后无钱赎回的窘境?“万言书”事件后,网友开始指责蒙牛,指责老牛为什么当初要向摩根求援?那么,隐藏在背后的根源是什么?

  在中国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期,资本一直是一种极为稀缺的资源。尽管有不少中国人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有着根深蒂固的忧虑,但摩根等国际投行在中国能获得很好机会的原因也在于此。中国实体经济要进入国际资本市场,企业的发展上市需要资本,但在中国能够给“老牛”们提供与国际投行相等服务的国内金融机构数量为零。因此,国际投行必然成了一条绕不过的道。

  即便如此,但老牛应该反思的是:蒙牛需要那么快的发展速度吗?蒙牛事件问题的关键是支撑蒙牛快速发展的根基——资本一直都处在薄弱的状态下,加上股权的高度分散,在看似迅猛的表象背后也只不过是一件“爬满虱子的华丽旗袍”。抵押股权贷款的风险只是各种隐患和风险中的一只“虱子”。

  抵押股权贷款其实是蒙牛与摩根的一场对赌协议。有“赌”不为“输”,而今中国乳业企业却渐渐少了博弈的筹码。“在当下,面对外资的抄底,企业要么束手就擒,要么反击。”著名经济学家、投资银行家孙飞对本报记者表示,“反击的前提是保证资金链的不断裂。”

  11月6日,蒙牛乳业新闻发言人赵远花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蒙牛乳业现在财务状况运转正常,“万言书”事件所提到的筹资与蒙牛乳业的资金状况毫无关系。

  尽管如此,目前伊利、蒙牛等企业危险的资金状况还是让国人担忧。伊利三季度显示净亏损2.26亿元,应付账款34亿元,而现金仅25亿元。牛根生含泪求援的事件爆出,称蒙牛因为三聚氰胺事件影响资金缺口有30亿元之巨。广东奶协理事长王丁棉认为,现在乳业的资金链非常紧张。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