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各地动态 > 正文

台州橘农的祈盼 面对橘市有不同心理期待

2008/11/13 14:35:34 来源:台州日报

     又到橘黄时。山坳村头,房前屋后,黄澄澄的橘子压弯枝头。这样的景象,在我市临海、黄岩、三门等地随处可见。

  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普通柑橘价格下跌、卖橘难成为广大橘农必须面对的问题。眼下,我市柑橘即将大批量上市,橘农的祈盼有哪些?

  祈盼:黄岩区头陀镇断江村77岁的黄良仁,和老伴牟雪芹种了3亩“本地早”。去年,黄良仁夫妇收获橘果3000多公斤,今年,黄良仁的橘子比去年增产60%以上,总产量约5000公斤。“今年橘子丰收,甜分高、品质好,我觉得价格应该比往年高。”对卖橘难体会甚少的黄良仁显得比较乐观,他说,如果价格实在便宜的话,就把橘子“养”在树上,等销售高峰期过了再卖。

  解读:断江村盛产无核蜜橘,以优良品种“本地早”居多。往年,当地橘农从未遇到卖橘难问题,也很少因为橘子卖不出而出现橘烂仓中现象。2005年,光上海一地,“本地早”日订购量就达3吨,价格高达每公斤7元。这之后,断江村“本地早”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供不应求。

  回应:黄岩永宁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加英说,“本地早”是黄岩特产,品质好、知名度高,市场空间不会被挤掉,这是黄岩橘业的一大优势。今年的“卖橘难”只会对中低档橘果的销售价格有影响,对高品质的“本地早”不会有太大影响。

  祈盼:断江村种橘大户彭卜松有6亩橘园,预计今年收获1.5万公斤橘子。种了近50年橘子的彭卜松,今年很担忧,他担心四川广元“蛆柑”事件会引起人们对橘子的恐慌,进而影响本地橘子的价格和销售。“吃橘子的人少了,我们的橘子就卖不出去。”彭卜松说,村里的橘子无虫无毒,都是绿色无公害食品,橘树管理全程都有档案记录,还要经过省市柑橘研究所的检验,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多作宣传,使人们消除“恐橘”心理,让当地橘子顺利出售。

  解读:采访中,记者发现,临海、三门、黄岩等地的不少橘农都有类似看法:四川广元“蛆柑”事件对本地橘子的销售产生了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柑橘市场的萎缩,使橘价下跌,出现卖橘难现象。

  回应:三门县前里村贩销大户曹中杰认为,今年卖橘难关键是市场问题,而不是价格问题,橘子没人要就没有市场和销量。他认为,政府部门和媒体应该正确引导,让群众解除恐惧心理。市柑橘产业协会会长柴建平认为,消费者完全可以放心吃台州的橘子,因为到目前为止,台州没有发现“蛆柑”。

  祈盼:临海市涌泉镇橘农陈再礼今年产橘约在7万公斤左右。他的祈盼很多,希望政府加强服务,多组织一些促销活动,帮助橘农搭建形式多样的信息渠道,为贩销大户、加工企业实行信贷扶持,开通“绿色通道”,千方百计让贩销大户走进来,把橘子运出去。

  解读:与陈再礼一样,这样的祈盼在橘农中较为普遍。10月28日至11月1日,市农业局和涌泉镇、头陀镇、泗淋乡等都曾先后组织橘农、贩销大户、村民代表、专业合作社,召开了规模较大的柑橘销售形势分析会,紧急商讨对策。类似于陈再礼这样的祈盼均被纳入紧急商讨之列。

  回应:涌泉镇镇长陈金国说,包括陈再礼所想到的,镇里提出了13条对策,比如拓宽信息资源、争取提高柑橘出口数量、开辟“农家乐与柑橘促销联动”的生态休闲旅游、评选十大优秀贩销大户、争取多参加各种农博会等。总之一句话,不恐慌,不争抛,不在几分价格上斤斤计较,尽可能卖得早、卖得快,卖出合适的价格,力保橘农增产又增收。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