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粮食保护价带来市场观望情绪

2008/11/26 10:09:50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国家为了粮食安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再一次提高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但政策的利好并没有带来粮食购销两旺的局面,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东北调查时发现,种粮农民储粮惜售、粮食流通企业不敢收购,大家都在等待,市场上弥漫着一种观望情绪。 
 
     ■本报记者 徐伟 王小霞

  11月16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前往东北粮食主产区调查今年粮食购销情况,没想到和东北地区入冬以来第一场雪不期而遇。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粮食市场也受到一定的冲击。国家为了粮食安全和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再一次提高了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但政策的利好并没有带来粮食购销两旺的局面,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东北调查时发现,种粮农民储粮惜售、粮食流通企业不敢收购,大家都在等待,市场上弥漫着一种观望情绪。

  种地成本增加抵消政策利好

  虽然室外雪花飞舞,但室内却暖意融融。黑龙江省委党校教授姜国忠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说:“国家保护价是个好政策,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尽管粮食收购价连年提高,但是由于2007年以来农资价格上涨过快,导致农民种粮的成本增加,基本抵消了国家出台最低粮食收购价的政策利好。”

  据了解,今年在种子、化肥、农药、人工和地租等价格上涨的推动下,黑龙江的大豆、水稻和玉米的种植成本大幅上涨。佳木斯市桦南县闫家镇城子岭村村民张贵富告诉记者,今年黑龙江化肥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二胺去年价格2400元/吨,今年上涨到5000元/吨以上,涨幅超过一倍;硫酸铵去年2000元/吨,今年超过4000元/吨;氧化钾去年1800元/吨,今年超过3600元/吨。去年农用柴油的价格为4000元/吨左右,今年价格已经上涨到6600元/吨。另外,今年的人工成本和种植成本也都大幅增长。去年黑龙江旱田租地价格为180元/亩至200元/亩,今年价格达到了260元/亩。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公顷地收1万5千斤水稻,按照每斤0.92元计算,还能挣3000元,其中还不包括人力费。“如果今年1公顷地收不了1万5千斤水稻,就铁定赔钱了。”

  “农民种地就看价格。” 在桦南县一家粮食加工企业,记者见到了前来卖水稻的闫家镇城子岭村村民屈树友, “农资涨价太厉害了,粮价却涨不上去。多亏了国家补贴,还有订单农业,不然真不知道这地还能不能种下去。”屈树友告诉记者,要不是他和一家企业签订了合同,他的稻子就卖不上价钱了。他说:“春天签合同,秋天来交粮。今天我的稻子卖到0.95元/斤,比国家保护价还高些。但是我种大豆就赔钱了。” 有关资料显示,去年黑龙江的大豆综合种植成本为180元/亩,今年超过了266元/亩,涨幅达到48%。

  粮食涨价预期促使农民惜售

  由于农资涨价,种地成本提高,许多农民对2008年粮食收益预期也提升了。屈树友告诉记者,今年国家提高了粮食保护价,如果不是订单农业,他年前肯定不会把这些自家的水稻卖掉。“我们村里那些没签订单的农户都在传说粮价还要涨,都说再等一等,到来年说不定能卖上个好价钱。”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对今年的米价农民还算比较认可,但其他作物的价格就不太乐观了。吉林省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民孟宪珠是村子里的种粮大户,她家里十几亩地全部种植玉米,今年收获近3万斤。“今年产量不高,粮价也低,收入能赶上去年就不错了。”孟宪珠说,今年玉米价格不稳定,还卖不到去年0.82元/斤的平均价,“能卖到0.70元/斤就阿弥陀佛了。”尽管这样,孟宪珠还是精打细算,准备把这些玉米先存在家里,等明年七八月份新粮上市前再卖个高价。而孟宪珠的邻居陈伟家就完全是另一种情况,陈伟一家四口人,他父亲生前治病欠下不少外债,种地全靠贷款,现在年底要还账,虽然玉米价格低到0.55元/斤,但还是要卖掉。据孟宪珠测算,一公顷地今年年终卖和来年年中卖相差3000元左右,“如果不等钱花就不要急着卖粮。”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