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市场经济不愁粮食问题?

2009/1/11 11:41:31 来源:武汉晚报

  麦子

  最近一段时间,俄罗斯因与乌克兰债务和燃气价格和过境费谈判破裂,狠狠地卡住乌克兰的“脖子”。俄乌“斗气”直接导致欧盟国家“气短”,不得不采取非常措施度寒冬。俄乌“斗气”理当给主张可经过市场经济的自由交易解决中国粮食问题的茅于轼教授上了一课。

  中国13亿人口,若缺粮,全球谁供应得起?近来,“德国之声”记者采访茅于轼时提问,2008年,海地等国家都是因为粮价上涨过高而导致国家出现大规模骚乱暴乱。如果国际上发生大规模冲突,会不会出现中国持币却无粮可购的情况?茅于轼回答,国际市场如果存在的话,就永远可以买到粮食。按照市场的规则,谁出的价钱高就卖给谁,谁的价钱低就买谁的。即便遇到百年一遇的粮荒,中国也不会缺钱买粮。

  事实上,以市场经济的自由交易作为中国人吃饭问题的“救命毫毛”是靠不住的。去年3月以来,由于主要生产国实施出口限制,国际市场大米供应趋紧,在国际市场上作为大米价格基准的泰国大米报价,3月27日涨幅超过了30%,达到20年来的最高点。国际米价大涨,中国的大米库存量充裕,大米价格波动不大。但是,中国却因粮食涨价,带动食品价格快速上涨,引发CPI的飙升。去年大半年,国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在国际经济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中国CPI上涨过快的形势才得到了控制。这种波动还好是发生在粮食大丰收之年,如果中国真的遇到百年一遇的粮荒,“只是需要100亿美元”到世界上买粮食就能够解决问题?茅于轼的这种结论未免太天真了。

  说到这里,可以看到茅于轼推理的简单化:在谈到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时,茅于轼说用市场经济一般规则“自由交易、要素替代的机制”就可以解决粮荒;又说因为这道红线需要由政府审批,不是由市场决定,政府审批就有以权谋私的机会,就产生贪污腐化。用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则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和用政府审批会产生贪污腐化等的简单推理来否定“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不科学的,只是哗众取宠而已。

  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经济学家方成认为,中国保证粮价稳定对全球控制粮价起到很大作用。如果中国没有充足的粮食,何谈全球控制粮价。确保中国有充足粮食的因素很多,但耕地是基础。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是保护耕地追求的目标,围绕“18亿亩”目标,中国还有很多事要做。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