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可口可乐外包装上没有标注咖啡因含量和警示标志

2009/2/8 10:15:07 来源:浙江新闻网

      昨天下午2点,西湖区人民法院门口云集了多家媒体记者,长枪短炮齐齐对准王海。王海的手里拿着一瓶罐装的可口可乐和一瓶红牛饮料,他先是指着红牛饮料上相关“不适宜人群:少年儿童”的标注说,这款饮料里含有咖啡因成分,标注上有明确的说明和警示,但同样含有咖啡因成分的可口可乐,却没有相应的标注。王海说,这一次打官司,不为别的,就是希望可口可乐的包装上能够明明白白地标注添加剂的具体成分和含量(尤其是咖啡因),并标注相应的警示说明:“不适宜人群:少年儿童”,同时标注过量饮用的危害和结果。

  “据我所知,世界知名的软饮料生产商可口可乐、百事等公司曾停止在欧洲市场上对12岁以下儿童进行饮料广告宣传,同时,这些企业还将停止在小学校内出售软饮料,其目的是为配合欧盟开展消除青少年肥胖的运动。”王海还出具了相关的报道资料,在这份报道中可以看到,欧盟负责卫生和消费者保护事务的委员马科斯不久前曾警告说,在欧洲,肥胖已成为导致非正常死亡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欧洲有40万以上儿童超重。在美国,软饮料被认为是造成肥胖问题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资料显示,北美地区16%的儿童和青少年体重超标。根据美国公共利益科学中心的数据亦表明,美国十几岁的男孩平均每天喝的软饮料所含的糖分,相当于15茶匙白糖。2005年8月,可口可乐和美国饮料协会达成一项协议,其产品将在美国中小学校园实行限额销售。

  “可口可乐未对中国儿童进行限售,是不是歧视中国消费者?”王海认为,此前还有报道称可口可乐在美国销售的产品都已标明相关含量,遗憾的是,他昨天在杭州西湖区一大型超市买到的可口可乐,其外包装上并未标明咖啡因含量。

  王海一纸诉状把销售可口可乐的这家超市和杭州中萃食品有限公司告上了法庭。“我认为,作为一家大型超市,他们应当对所销售的商品尽到一定的审查责任。”王海表示,起诉前者是因为销售商也有责任,而后者是生产企业,同样脱不了干系。

  昨天下午,西湖区人民法院当场审查了王海提供的资料,并已立案。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的进展。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