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陈君石院士:食品安全法未对监管体制作根本性的改革是最大遗憾

2009/3/5 11:19:54 来源:凤凰网

本报记者 何建华 实习记者 卫炜报道

3月4日上午,北京世纪华联广渠门店熟食专柜前,张大妈拿着一块包装食品反复看了几遍后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现在添加剂和防腐剂太多,闹得人们不知吃什么样的食品才安全。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副所长王竹天说:“目前我国有1800多种食品添加剂。如果没有食品添加剂,超市里的食品货架基本上就空了。食品添加剂应用如此广泛,对其加强监管势在必行。”

在历经一次次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多年争论后, 2月28日,《食品安全法》终于经全国人大通过,并将于6月1日正式实施。尽管这部关系13亿中国人每日安全的法律在许多方面都有重大进步,但在处于“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的当下,人们很难相信单凭一部法律就能让人吃得放心。

“《食品安全法》中关于执法的部分还太模糊,如果没有明确的执法主体,仍按多部门分段管理,可能会在法律的落实执行时造成困难。”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李铀说。

而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陈君石教授认为,《食品安全法》没有对食品监管体制作根本性的改革是最大遗憾。

据本报记者了解,在所有关于食品安全的讨论中,监管机制是最受关注的部分。而“多头分段管理”,又是监管中最受诟病的部分。

“农业、工商、卫生、质监等十几个部门均涉及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标准政出多门,缺乏操作性。各部门之间或者争夺监管权,或者相互推诿监管责任,最终造成监管不力,问题难究。”全国政协委员、律师施杰在今年的提案中历数多头管理和分段管理的问题,“有些食品安全问题,在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中都有可能出现,每个部门都要进行管理;有些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明显属于哪个环节,每个部门都认为不属于自己的范围而不去监管。”

而陈君石教授口中的“最大遗憾”,就是《食品安全法》并未就多头分段管理体制做出实质改变,而只是选择在既有框架内“微调”。

根据新法,国务院将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是“作为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协调、指导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目的在于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多头分段管理”的弊端。但事实上,这也再次确认了“多头分段管理”体制的继续实施。公布的修改草案中明确表示:各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对食品安全分段实施监管的体制。

“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是往前走了一步,但只能算是目前体制下的一种变通,问题依然没有解决。” 成都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李铀直言。在去年全国“两会”上, 他就提出了在国务院建立食品卫生委员会的建议。“因为药监局合入卫生部后,如果没有一个高层协调机构,单单一个卫生部门,根本没有与其他部门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食品安全法》写入自己的意见,李铀承认是可喜的进步,但与他的希望仍有差距。“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就得建立强有力的统一监管机制,把现在的多部门分段监管改为少部门集中全程监管。”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