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全球“变性”鱼增多

2009/3/9 10:46:02 来源:食品产业网

 据国外媒体报道,现在,科学家发现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雄性鱼正变得具有雌性特征,雄性鱼长出了新的性器官,有时甚至能排卵,而且这种神秘的“变性”鱼还在不断的增加。

  野生动物是我们最好的防污染“哨兵”在鱼身上发生的不幸事件人也会碰上

  近日英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认为,这种神秘的“变性”鱼是一种不同种类的化学物质造成的,这种化学物质妨碍了雄激素发挥作用,因此科学家把这种物质叫做抗雄激素物质。抗雄激素可抑制雄激素生物合成和代谢,抑制促性腺激素。此前也有研究认为,抗雄激素物质可能会导致鱼的雌性化。但最新研究发现,湖泊和小溪中抗雄激素学物质的含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科学家甚至警告称,河水中抗雄激素化学物质也能影响人类的健康。

  英格兰埃克塞特大学毒理生态学家查尔斯-泰勒和伦敦布鲁内尔大学的苏珊-乔布林及其他同事一道检验了英国51条河流中流失物的化学成分。科学家们在每条河中取样,并将河水的样品与雄激素受体基因酵母结合在一起,测量每条河抗雄激素物质的含量。结果显示,科学家几乎在所有的取样中都发现了大量的抗雄激素物质。查尔斯-泰勒称,“抗雄激素化学物质的影响力非常大,河流中抗雄激素化学物质的含量很可能超过雌激素化学物质。”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在每条河中采集鱼的样本。依据统计资料,研究人员获悉抗雄激素物质和雌激素混合物的作用一样,均能导致鱼的雌性化。泰勒称,“实验证明抗雄激素物质的含量多得令人吃惊,我们最初认为有一些, 但结果令我们很失望。” 美国明尼苏达州德卢斯市环境保护署的毒理生态学家Gerald Ankley称,最初我们在废水中所含的杀虫剂或药品中发现了抗雄激素化学物质。很多研究指出,这种物质和哺乳动物的健康有关。但将抗雄激素化学物质与鱼联系起来还是头一次。 Ankley称,“这个发现会使得更多的人关注实验性研究。例如,科学家需要作出正确判断,究竟哪种抗雄性激素化学物质可导致鱼的雌性化。”

  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雄性鱼正变得具有雌性特征

  研究人员也希望通过测试了解一下,某些破坏激素的混合物是否比单一的化学物质更有害。随着研究工作的进展,会有大量问题涌现出来,比如河流和小溪中什么样的化学物质会危及人类健康,甚至会使人类变性,毕竟,人和鱼有着相似的荷尔蒙系统。泰勒风趣地说,“在世界末日来临之际,野生动物是我们最好的哨兵,它们能在人类受到冲击之前提醒人们注意堤防。在鱼身上发生的不幸事件人也会碰上。”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