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食品安全 > 正文

乳品质量事件中的“洋面孔”

2009/3/12 13:45:23 来源:阿里巴巴

  在全国传得沸沸扬扬的乳品事件总是不断有新闻出现,风头大盖过了娱乐资讯,先是由国内的乳业巨头打头阵,外企跟着也是迎难而上,随着不断曝光的乳品质量、结石事件,盯得众多的媒体和消费者目光都酸痛了。

  具南方日报2月23日报道:多美滋可能致结石的恐慌还没有消散,惠氏成为下一个被怀疑的对象。昨天,重庆患儿家长李雪锋向记者提供了一份长期喝惠氏奶粉并确诊结石的19个患儿名单,其中有4名来自广东。昨天惠氏中国公共关系经理余平对此表示,惠氏产品经质检部门检验绝对不含三聚氰胺,宝宝发病或与自身体质有关。

  2009/02/26质检总局:惠氏奶粉符合三聚氰胺限量标准

  2009/02/27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中国生产的惠氏奶粉没有问题

  每日商报3月3日报道:惠氏等奶粉被指含三聚氰胺导致宝宝结石一事,昨天又有新进展。国家卫生部有关负责人称,对于公众的怀疑,政府部门将跟踪调查惠氏、多美滋等品牌的奶粉,只要有了明确的调查结果,将及时地向社会公布。

  外企真的没有问题?

  外企进入中国市场这么多年,公关策略可深得精髓。

  总之,看来是在国内的所有乳品企业难以独善其身,连外企的质量也和我们一样,这是全社会对质量的认识整体提高了呢?还是一窝蜂的去炒作呢?这既是讽刺也是提醒,至少这说明几个原因;

  医药/食品营销专家查钢认为:一方面可能在加工技术上,外企长期执行的是双重标准,在国内销售的乳制品有的根本达不到国际质检标准或是执行的旧标准。另一方面说,这也可能是国家质检部门对外企质量光环的过度信赖,长期以来放松了警惕。

  查钢指出,在八十年代初,日本产品就曾向中国实行过双重标准,日本国内把生产的最好的产品留在国内消费,次一点出口到欧美,再次的一点才到东亚,最后的才给中国。从这次的乳品事件中也可以看出,我们的国力自信心的增强,正是我们国人对乳品质量的重视,不管是以三鹿、蒙牛为首的打击对象,还是对多美滋的强制再检,我们消费者不会再相信任何品牌,哪怕你是所谓的洋品牌,我们只相信数据,只相信科学的结果。

  引用消息:而具新华社电,针对媒体和消费者关心的“质检总局近日公布的一批进口味全奶粉被检出阪岐肠杆菌”的报道,质检总局官方网站1月20日公布的信息表明,进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早已对该奶粉依法进行了退运处理,不合格奶粉并未进入国内市场。

  外企的奶粉就真的安全吗?

  医药/食品营销专家查钢认为,在国内乳业品牌集体陷入困境之时,洋品牌本来想利用这次乳业事件,在全国重新圈地跑马,可是他们同样在质疑中露出了狐狸尾巴,不管多美滋结石如何,惠氏奶粉如何声明,洋品牌是改变不了国内的乳业格局的。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