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综合报道 > 正文

工商职能延伸到农

2009/4/7 11:39:18 来源:人民日报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成都市工商局助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工商职能“延伸到农”

  四川省成都市工商局将职能延伸,在推广规范订单农业,实施商标富农和培育市场主体上找到了工商服务“三农”的突破口,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订单农业解卖难

  年前几天,成都金堂县三溪镇白庙村已是寒气逼人,然而这儿的柑橘树仍挂着黄澄澄的鲜果。

  “这叫留树保鲜,留着5月份再卖,价钱要高一倍。这都有合同保证,不会有问题的。”村民邱述权说。他家里有15亩柑橘,这几年,每年都和经纪人提前签订收购合同,市场价高,就按市场价收购,市场价低,就按保护价收购。这样,老邱就可以花更多的心思提高产量、质量了。然而,4年前,邱述权还在为卖果难犯愁,甚至想砍了果树种粮食。

  以前销售也是靠和串串(经纪人)订合同,但行情不好的时候,连“串串的影子都见不到”,“现在家家户户搞合同备案,你不执行就会挨罚。工商干部抓合同、抓串串培训抓得好。”邱述权说。

  三溪镇工商所所长梁铁介绍说,这个镇发展订单农业10多年了,但履约率较低,原因是农产品市场行情波动大,串串遇到行情不好的时候,不愿亏本收购,而行情好的时候,农民又不愿卖。

  梁铁说,他们得知农民卖果难的情况后,连续4年举办经纪人免费培训班,提高其销售能力、法律知识,并带领经纪人和重庆等地水果批发市场的工商干部对接,同时,加紧引进外地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应对滞销风险。工商局还帮助镇里注册了商标,统一品牌形象标识。为防止纠纷,该镇工商所在成都工商局的指导下,做到合同示范文本推广到户、合同订单备案建档到户、合同双方诚信公示到户、合同争议调解到户。经过几年努力,三溪镇订单农业的执行率连续3年达到100%,农民收入逐年上升。

  据统计,仅2008年,成都工商系统就推动87家涉农企业与29万余户农户签订合同,履约率达91%,新发展农村经纪人8223人。目前,成都市订单农业种植面积已超过80万亩,全市90%以上的畜禽产品和80%的蔬菜都是通过农村经纪人进入市场。订单农业已成为助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推进器”。而成都农产品注册商标已达9200多件,在西部城市中名列第一。

  帮农民维权增收

  农民外出打工后,由于家里缺少劳动力等原因,不少土地撂荒了。能不能让这些土地“拼”起来,通过规模经营创造新的财富?

  3年多前,成都邛崃市羊安镇汤营村向成都工商局邛崃分局提出以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成立农业公司时,还真让工商局的干部们费了一番脑筋。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公司化经营固然有规模化优势,但土地经营权入股后,一旦公司经营失误,农民会不会丧失土地经营权,利益能不能得到保障?最终,土地经营权入股的方案被否定,在成都工商局邛崃分局的帮助下,改由村民投资和集体资产入股,以货币形式出资注册公司。同时,村民与村委会自愿签订协议,将土地流转给村委会,再由村委会承包给公司经营。

  “没有让农民直接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实际上是作了最坏打算,《公司法》规定,即使公司经营不善破产了,也仅以其资产来偿还,并不包括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而且农民可以随时反悔——要回自己的土地。这样就相当于设立了一道防火墙,确保不会损害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成都工商局局长谢述钧解释说。

  汤营村集体经济薄弱,是当地的“空壳村”,组建公司没有启动资金,邛崃工商分局协调50万元,作为公司初期的启动资金,同时帮其引进有经营经验的农产品公司,指导企业按现代经营制度组建了董事会、监事会,制定完善了公司章程和财务制度,帮企业培育了“汤营”和“呱呱脆”两个商标。

  “在公司我每月有800多元的工资,年底还能分红,全家一年能有2万多元收入,下了班也有时间照顾老人了。”50多岁的村民汪凤云欣喜地说,前些年,她和丈夫外出打工,现在经济形势不好,两人一起失业了。没想到,前几年她入股的汤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正需要她这样“见过世面”的工人。

  这几年,公司逐渐发展壮大,即使受到了大地震的影响,收入也有4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比公司成立前多了2000多元,目前,村里有800多户农民加入了公司。下一步,公司准备每年提取10%的风险资金,预备在经营出现问题时来保证村民的分红收入。

  在汤营公司的带动下,附近村镇相继成立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合作组织,而整个成都已有634户专业合作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规模化经营。(于孟)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