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25万吨奶粉压库 新一轮奶农“杀牛”蔓延(2)

2009/4/12 9:37:47 来源:中国经营报

  后三聚氰胺时代的煎熬

  奶农饱受煎熬的背后,是整个乳品产业所承受的前所未有的煎熬。引起杀牛现象的正是乳业目前存在的库存积压问题,奶粉滞销打击了乳品企业收奶的动力。

  某大型乳企负责人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今年确实有库存,而且数量比往年大很多。”

  也许是年报发布在即,几家一线乳企均显得表达欲望不强。圣元公关部门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库存是整个行业的问题,暂时不想谈论。“我们现在想要踏踏实实地做些事情,比如,努力恢复销售,增强终端消费者的积极性。”

  相比较乳企的欲语还休,在这次的库存问题上,相关协会表现的非常着急。王丁棉称,目前企业积压数量从数百吨到五六千吨不等。存在奶粉积压现象的主要是在北方地区,南方市场除浙江的温州和金华外,基本上都可以自己消化。

  “此前所说的30万吨可能有点水分,我们核算后认为,奶粉积压量估计有23万~25万吨,其中有一半左右是去年的旧粉。”王丁棉指出,按照目前国产奶粉每吨1.5万~1.6万元的价格计算,库存奶粉市场价格接近50亿元。

  这已经是半年间,中国乳业出现的第二次大数量积压。

  王丁棉表示,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国产所有乳制品在短期内均发生了严重的滞销,到去年11月份奶粉积压就达30万吨。此后,处理掉一部分问题奶粉,企业又自行消化一部分,一度使奶粉积压的数量降到了10万吨,但近期积压量又迅速飙升。

  “现在已经进入了后三聚氰胺时代的阴影下。三聚氰胺事件爆发时,很多消费者不敢买液态奶,而液态奶保质期短,相关企业收奶量锐减,引发了上一次大规模的奶农杀牛。这时候,奶粉以及其他乳制品加工企业勇挑重担,坚持收奶,把液态奶的份额拿到了自己手里。”

  王丁棉介绍说,乳企上述举动,在当时深受政府支持,国家甚至为乳企加工提供补贴。非常时期甚至出现了以下非常现象:有河北奶农把牛奶交给乳品加工厂,后者免费帮其加工成奶粉,再由奶农带回去自行消化。

  原本想要帮助奶农和液态奶企业,共同度过中国乳业危机,但乳企却遇到了更多困难。

  “三聚氰胺事件不仅让消费者不相信中国的奶粉,为了避免像大白兔奶糖那样受牵连,连食品加工企业也转而舍弃了国产奶粉,改用了进口奶粉。”王伟民介绍,第二次大规模的奶粉积压主要是大包粉,这是乳业的基础产品,可以加工成婴幼儿奶粉、成人奶粉、冰淇淋、复原乳等产品。

  这时,国外奶粉迅速以低价冲击中国市场。国内奶粉的成本起码在2.2万~2.4万元/吨,而大洋洲进口大包装全脂奶粉完税后折合人民币每吨约2万元,美国大包装脱脂奶粉最低到岸价每吨只有1.6万元人民币。

  价格倒挂使大量食品企业将原本属于国产奶粉的订单转向洋奶粉。2008年10月下旬,进口品牌奶粉在中国市场占有率由70.6%增加到86.8%。

  海壹言商务咨询有限公司首席策划师汤志庆表示:“从去年算起,市场要3年才能恢复起来。一个大型乳企一年大概只有5万吨左右的产量,目前全国的压库量意味着,基本上中小型企业都存在严重库存。”

  以宁夏为例,虽然宁夏乳品企业并没有和三聚氰胺沾边,但其奶粉库存量就达1万吨。随着天气转暖,奶牛到了产奶旺季,产量比平时将高出10%~20%,北方奶粉主产区——内蒙古、新疆、甘肃、黑龙江等地的产能将在4月下旬至5月份释放。

  “北方主产区奶粉产量占据全国80%左右的产能。原有的库存没有消化完,新的产能如何消化?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积压的数量还会增大。”王丁棉说。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我们只能自己救自己 。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