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资讯首页 > 产业经济 > 正文

25万吨奶粉压库 新一轮奶农“杀牛”蔓延(3)

2009/4/12 9:38:33 来源:中国经营报

  难题待解

  3月18日,财政部曾下发通知,将2008年10月1日起实施的奶业扶持政策延至2009年3月31日,具体做法就是对鲜奶收购贷款予以贴息扶持。但由于银行审查极为严格,企业很难获得贷款。

  “贴息政策的力度,相比起乳企遇到的困难来讲,尚显不够。”上述大型乳企的负责人表示,一定的价格补贴或更大力度的政策支持是企业期待的。

  3月22日,2009中国鲜奶南北对话峰会在四川成都举行。乳企以及地方奶协提出,请求政府收储10万~15万吨库存奶粉,或者进行储存补贴。

  “我们认为政府首先要救的不是奶农,而应该先救市。即应该先救行业,其次是企业,最后才是奶农。此前政策倒置,即使给了奶农补贴,牛奶交给乳品厂,乳品厂收了奶却卖不掉,造成资金困难后,只好不收奶。奶农又面临倒奶杀牛的困境。只有政府通过收购解决了积压问题,才会使得上下游贯通。”王丁棉如是说。

  市场上也有不同意见。汤志庆认为,收储意味着要国家来买单,而国家如何消化又会带来深层次的问题。“不应该总是眼睛往上看,遇到问题就向国家伸手要钱。面对库存,任何一家企业的解决之道就是促销。现在各地的行业协会应该组织当地企业,为农村贫困人口发放牛奶消费券,并且打折出售库存的奶粉。”

  “促销降价的力度已经很大了,但还是卖不动。”王丁棉感叹,库存压力下,国产奶粉价格比去年同期下调了一半左右,从3万元/吨下降到1.5万元/吨。

  对于向国家伸手,乳品企业和协会也颇感委屈。王伟民告诉记者,在液态奶企业无法大量消化剩余奶源的时候,是众多的奶粉企业承担了这份责任,甚至24小时生产,不间断消化滞销的鲜奶。而当时,政府允诺将来奶粉积压时由财政买单收储这些积压的奶粉。

  记者拿到了一份《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稳定奶业生产保护奶农利益的通知》(陕政发 〔2008〕47号),里面明确表示:“对乳品加工企业由于超收、超产、超储导致奶粉库存量过大而造成周转困难的,在保质期内的奶粉由政府按成本价采购。”文件还同时要求,“加工企业要严格按照合同收购量和合同价格收购生鲜奶,超量收购生鲜奶收购保护价原则上不低于每公斤2元。”

  在乳企看来,政府鼓励下的“大义之举”却使自己身陷囹圄。就在中国鲜奶南北对话峰会上,一位乳企负责人甚至发出了“从来就没有救世主,我们只能自己救自己”的悲怆之声。

  此前有消息称,国家相关部门已经以市场价格收购了5万吨奶粉。“我们协会并没有得到这批货具体走向的信息。这可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政府买单。很可能是仍然寄存在企业中,适当给一部分补贴,而非实质性的消费行动。”王丁棉表示。


责任编辑:Techoo-3
 推荐阅读

电脑版

关注微信公众号

食品科技网 版权所有©2014-2022
TECH-FOOD.COM ALL RIGHTS RESERVED.